很多對自己的手機又愛又恨,離不開它又感覺自己的時間都浪費在上面。
其實手機就是一個工具。
如果是消磨時間自然會陷入刷刷刷的漫無目的狀態;但是如果我們帶著強烈的目的性,把手機當做我們的助手呢?
接下來我就推薦一下我自己使用幾款學習成長類的APP,希望能給你提供一些參考。
1.得到
我每天的儀式習慣里,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得到”來聽最新的知識咨詢。
這樣有一個好處,在我洗漱的時候,我可以一邊做我的體力活動,一邊來讓這些略帶燒腦的資訊讓我的大腦很快進入清醒狀態。
當然,光聽還不夠,如果有好的內容是我和我最近學習的主題相關,我會隨手將內容的文字內容保存到我的云筆記中。
2.喜馬拉雅FM
什么時候適合聽大段的聲音類知識呢?
比如你在通勤的路上,車子顛簸,人多擁擠,這時候你想拿一本書讀肯定是很裝逼但是很費力的事情。
所以如果路程有45分鐘甚至兩小時,我一般會用喜馬拉雅FM的來聽節目。這些節目都是知識類的,很多都是視頻版轉過來的,但是通過聲音,將富媒體簡單化,你可以更加專注內容,關注他說的。
- 羅輯思維
- 冬吳相對論
- 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
- 曉說
- 吳曉波頻道
- 樊登讀書會
- 單讀
上面這些節目,我一般會在出門前先下好,這樣就不用浪費流量啦。
哦,對,晚上睡覺去,現在我都是會用喜馬拉雅聽一段“郭德綱相聲選”,樂樂呵呵,賤賤地笑著睡著。
3. 知乎日報
好奇是人的天性,我們每天會遇到很多問題,那這些問題專業的人是如何分析的呢?
上知乎啊!
搜索問百度,問題上知乎。
知乎一直是知識的海洋,但是讓你每天去汪洋大海里去撈取信息非常麻煩。
知乎日報上都是每天的有種,有趣,有料的問題和答案,而且它是在一整天里,早中晚都會更新的。
我的知識在前期積累的時候,大量都是靠在知乎上搜我感興趣的問題和答案得來的。
所以我一般在排隊,等車,等電梯這種只有幾分鐘間歇的時候,會打開知乎來瀏覽一兩條有趣的問題,然后隨手保存。[圖]
4. 扇貝單詞
我最近一直在做付費分享,聽得人很多。
之所以大家愿意花錢花時間來聽我的課,是因為我的知識對大家是有價值的。本質上,這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我的知識和大家的知識形成了“信息不對稱”的局面。
先人一步發現,先人一步嘗試,先人一步理解,先人一步分享——我一直在這樣做。
而要想“先人一步”,最好的方式是直面第一手的資料。
寫《萬萬沒想到》和《智識分子》的萬維剛老師,是美國的物理學博士,他的書中都提到的很多書和研究成功,我們可能要過一兩年后才能靠翻譯成中文書才能得知。
學習英語是一個“不求速成,但求長期積累”的戰略技能。在中國,你的職場生涯能走多遠,英語活好不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我用的是扇貝單詞。它不是單純的背單詞,詞匯和聽說讀寫一直關聯著,可以說是非常有效的英語閉合式訓練系統。
當然道理誰都懂,最難的還是堅持。
你可能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比如XX天搞定多少單詞,但是實際上呢?
所以在扇貝里面有一個吊炸天的功能,就是買保險!!。
你可能選擇一個學習類型,比如:雅思聽力、四六級、高考或者考研。
系統會跟你的考試時間,幫你設定每天的學習目標。
比如你從今天開始要去考12月17那天的英語四級考試。
那系統就會幫你設定:
- 打卡天數大于110天,
- 每日學習任務:150個單詞,30個聽力,4篇閱讀。
完成學習任務后,如果分數沒有達到425,扇貝將對你進行賠付。
5. 錘子便簽
生活無處不學習。
有時候我看到一本書,一段文字產生一些零星的想法后,想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
如何讓圖片和文字優雅的結合在一起呢,錘子便簽是我常用的快速分享的工具了。
不要等到自己很厲害了才去分享,而是只有你開始分享你才會變得厲害。
分享必須要你寫一篇長文,或者站到講臺去演講,分享是每天一點一滴,從一篇簡短的圖文便簽就可以開始了。
6. 訊飛語記
寫錘子便簽有時候不方便,我會通過直接將自己的靈感和想法錄音。
剽悍一只貓就曾經分享過他的寫作習慣,因為口才好,把想法寫下來的速度太慢,所以他直接錄音,然后轉化成文字。
這樣可以快速的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轉化成文字,我們要做的就是后期對標點符號和一些口音錯字部分進行修飾就可以了。
7. 分答
你是如何想大神們提問的呢?
是微博@他?還是在他的公眾號后臺留言?還是加他的微信然后直接問?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即使對方閑的蛋疼也沒有義務回答你啊,更何況,大神們真的很忙,他們可能在上一秒看到了你的問題,下一秒就被其他信息刷掉,然后就忘記了。
去“在行”約專家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是需要你和大神一起約定一個時間,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還是太慢了。
所以你可以使用分答,學會如何提問,如何讓大神快速get到你的信息和問題。
然后只需要支付一點點的費用,就可以聽大神1對1的用語音答復你了,如果聽完你還有問題,你有一次追問的機會。
這種付費提問的方式,往往比你在人堆里留言要高效得多。
(分答這兩天服務宕機,請知悉)
8. 簡書
每天接受了那么多信息,如果不整理分享,它們就很難成為你大腦的深層次記憶。
之所以推薦大家練習寫作,是因為寫作可以讓你系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個過程,會幫助你梳理自己的觀點,讓知識結構化,學會如何表達和說服,而這些都是我們職業生活中的基本功。
簡書就像一個大廣場,每天有幾千萬人在這個廣場人來人往,有的人只是在看別人寫,有的人在發出自己的聲音。
如果你想要你的聲音被越來越多的人聽到,你要做的其實也很簡單:
- 持續性的分享,讓大家知道你知道
- 不斷提高質量,在標題,圖片,內容結構多模仿,讓大家讀你的文章很舒服,有很容易就能知道你要表達什么。
相比其他文字編輯的平臺,簡書的界面簡約到讓人根本不會去想別的東西,只會專注當下,書寫自己的一切。
小結:
手機是工具,工具的好處就是延伸我們的手腳和大腦,讓我們能夠更加高效的學習和生活。
碎片化的是信息,但是我們的知識體系不能碎片化。
信息就像是滿地的一塊一塊的磚頭,我們每天都可以撿到很多,但是我們自己在蓋的知識體系”大樓卻必須有非常清晰的骨架結構。
只有這樣,當我們拿起一塊磚頭,才知道這快磚我們能不能用。
帶著目的性去使用手機,我們才是手機的主人,不是么?
END.
我是彭小六。
在三線城市生活,白天是上班族,晚上是知識服務工作者。
讀完我的文章有收獲,記得打賞、關注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