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這個技能,影響別人事半功倍

被拆穿的叫做謊言,不被拆穿的叫做信仰。

你們有沒有想過,是什么力量讓這一切發生的:

我們為什么聚在一起,學習和研究語言的作用,探討溝通的話題,甚至我們組成了微信群體?

我們為什么會聚在一起,一大批人跟瘋了似的,把跑步當成信仰一樣,每天跑個十公里甚至更多?

我們為什么會聚在一起,成立讀書小分隊,讀書分享、曬讀書筆記?

是因為什么呢?

有一種語言功能對人類很重要--胡扯淡的能力


動物世界中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一大群猩猩也會聚在一起,互相梳毛、分享食物、彼此關照,而且分工不同,有的猩猩當頭領,有的猩猩放哨。

突然間放哨的猩猩會吱吱哇哇大叫一通,翻譯成人的語言,“快跑,有獅子!”猩猩們行動整齊劃一,全都一瞬間就跑到樹上去了。

留下在樹下蹓跶的獅子,怏怏的轉悠一會,一無所獲地離開。

我們跟猴子真的區別很大嗎?

動物學家研究發現,數量在30-50的猩猩群體有著自然的社會性規范,非常有階層地位的等級,群體運作自然而又整齊。

但是猩猩們無法組織更大的群體,它們不會成立公司或是國家,但是人可以。

人類的社會群體現象為什么會出現,像志趣相投的團體、保持緊密合作的跨國公司、大的社團,成員之間彼此關聯,甚至還會出現排外的現象--一個種族對另一個種族的屠殺--因為他們和我們的信仰不同。

信仰和宗教是哪里來的?

當猩猩在表達“快跑,有獅子”的時候,人在說什么?人會在說,獅子是我們部落的守護神!

這種扯淡編故事的能力老早就出在現人的身上了。

有多早,早到人還被獅子追著跑被當做獅子的晚餐與大自然的其他動物一樣共同爭奪自然資源的遠古時代。

大約7萬年以前。

在當時,這簡直是一種對人類的進化來說劃時代意義的語言能力。而恰是這種語言能力,讓我們以更緊密的方式合作生產對抗野獸。

這種語言能力就是講故事扯淡八卦的能力。

早在這個人時候,我們人類就會講神話,也會說別人的壞話了

部落中的人們每天不僅要交換一些關于哪里有野獸、哪里有果子的信息,還會彼此之間交流一下非真實的物質世界的信息--比如,誰是部落中最懶的那個,誰討厭誰,誰愛說謊--這些類似文化和社會性的信息,討論關系的變化。恰是這種可以背地里“說別人壞話”的能力,讓人類的族群個體間的粘合度更高了,協作性更加緊密。

所以,我們現代人應該對于那些背地里的負面評價而釋懷,從老祖先開始就是這個德性,不會因為人類社會的高度文明大家就不背地里說別人壞話。這項語言功能的出現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

溝通中的粘合劑


溝通當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無聊的八卦,哪怕是高知識人群。

你以為大學教授們中午吃飯的時候聊些什么?

聊的不是學術研究話題,聊的是八卦——

聊的是某個女學生勾搭了老教授讓老教授晚節不保,

聊的是某某拿著科研項目獲獎的獎金買了輛新車到處得瑟臭顯擺,

聊的是新的校長是怎么上位的還不是因為他媳婦是教委主任的女兒。

背后說人壞話這種事情,是人永遠改不了的“毛病”

八卦聊的都是些壞事兒,讓人們可以湊在一起嘿嘿背地里壞笑或是嗤之以鼻的事情。那些對待八卦有一樣態度的人更容易成為伙伴聚在一起,反對的聚成一堆兒,拿八卦取樂的聚成一堆兒。這就是最早的人以群分的典型案例。

所以,那些會聊天的人會閑聊的人,其中很大一部分語言能力體現在扯淡吹牛逼聊八卦方面,看他們把一個道聽途說的來的事情說的頭頭是道,聽得眾人無不點頭稱信。

這和信仰宗教有毛兒的關系?

和我們為什么會聚在一起有毛線的關系?

和影響力有毛線的關系?

聊八卦只是個粘合人類情感的語言功能,而真正讓人們可以聚在一起的是由此衍生出來的更高級的語言功能。

人們會編出關于某個神靈的故事,以此慰籍心中的不安全感,仿佛可以得到神明的庇佑。對于一些不存在的,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人也可以講的頭頭是道,說的像真事兒一樣。這種講故事的能力讓人產生了信服,那些相信同一個神靈故事的人更容易聚合在一起,采取行動,建立家園,以某種相似的行為方式而生存。

討論虛構的事情的能力,讓人們更容易聚合在一起。

你和一個猴子用猴子的語言說,把你手里的香蕉給我,你死后會上天堂,里面有無數的香蕉吃都不吃完,猴子才不會信你,依然死抓著香蕉不放手。

但是人卻容易相信這種子虛烏有的故事。我們管這種類似的故事叫做信仰或是情懷。

說故事的能力必不可少


在這里我毫無貶低此項語言能力的意思,我反倒要強調,如果你希望有人能圍在你的身邊,對他們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你需要練習這種講故事的能力,把故事講得惟妙惟肖,進而形成一種類似文化的東西

這些故事會讓人類由內心中產生一種粘性,可以聯系在一起,靈活的合作,創造出更大的文明。

Google的精神,就是通過這種講故事的方式而傳遞給人們的,“我們所做的事情是改變人類的事情,前所未有,朝向未來”,那些心懷改變世界的夢想,希望走在人類社會前沿的人們會想要加入進來(當然也是因為人們相信google有更好的待遇--相信另一個維度的故事版本。)

改變人類世界

因為我們相信某些共同的“故事”--講述著某種精神某種力量的東西,讓我們充滿希望的故事,比如:

溝通的學習,更好的掌握語言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好處,對他人和事情有更大的掌控力;

跑步會讓我們變得健康活力四射,增強意志力;

讀書會讓我們發生變化,認知水平提高,進而帶來更多的好處。

一個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所以我們才聚在了一起。

諸如此類。

講故事并不難,像聊八卦說別人壞話一樣,現代人天生就會了,難的在于你如何把故事講的生動讓人相信。

人數龐大的群體是如何因為相信某個神明的存在而集結在一起的?

只要把故事說的好說的令人信服,就會讓人擁有更大的力量,可以集結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更大的目標。

這便是影響力的一種組成要素--講故事的能力。

要知道,講故事的能力與“權力”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所以,假如你希望做大事,影響到更多的人,恐怕你要先學會“講故事”的能力--你講關于未來的故事、關于某個類似信仰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人心,讓人從內心產生跟隨你的愿望,產生赴湯蹈火的豪情,產生為之奮斗的決心,你就有擁有了調動他人的權力。

(注:建議參考閱讀《人類簡史》|《故事·知識·權力》作者:麥克·懷特? 大衛·艾普斯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