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何家院?冉冉紅塵,唯美景和佳人不可辜負,然月上柳梢、花香襲人之際,你該怎樣恰到好處地向仰慕已久的女神表白呢?游俠君教你一招:借“中國詩詞大會”的東風,你完全可以“集詩傳情”,既含蓄委婉又非常有范兒。所謂“集詩″,也就是從古今詩詞的浩瀚海洋里,挑揀一顆顆晶瑩璀璨的“珍珠"再串連一下,重新演繹另一番完整的意義和意境;其中有的可整句引用,有的可取其意而化用之。
七夕情人節來臨,游俠君在這里給各位做個小示范,特擷取美辭美句制作《美人三章》;各位小伙伴可以再盡情發揮,以華章彩賦贈予伊人,讓她在這美好的時刻,遇見一個更有才華的你!
聰明的你,能說出以下每句詩的來源和出處嗎?
——美人三章——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金風玉露一相逢。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二)
天上一闋瑤臺曲,人間幾段生死情?
平生只有雙行淚,半為蒼生半美人。
(三)
三生煙火一世情,是非成敗轉頭空。
丈夫何事慰平生?美人如玉劍如虹。
簡書里面藏龍臥虎高人多,以上每句詩的出處游俠君就不一一贅述,在這里主要說一下“平生只有雙行淚,半為蒼生半美人”這聯詩的版權“紛爭",曾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國學大師"文懷沙作品,此說之源估計來自新華網2005年初的一篇專訪特稿,題曰《94歲文懷沙:半為蒼生半美人》,里面有這樣一段:
他受楚辭里的影響可以從年輕的時候的兩句詩來概括。這兩句詩就是“平生只有雙行淚,半為蒼生半美人”,文先生是一個非常喜歡美人的人,可以說他一輩子喜歡美,喜歡美人。喜歡漂亮的姑娘。有時候我陪他出去吃,他看見飯店的女孩子漂亮了,他的眼睛里馬上就會放光。
此文出籠后,立刻就有很多有心人指出其謬誤,著名作家舒蕪先生特意寫有一篇《“半為蒼生半美人”是誰的詩》,文中綜合諸多材料得出一個確鑿的結論:這兩句詩的作者為民國時期的王世鼐,并非文懷沙!王世鼐(1902—1943)字調甫,號心雪,安徽貴池人,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曾參與“五四”運動,后自費留學美國。時人評王世鼐詩作“冷香孤艷”,著有詩集《猛悔樓詩》,其中《笛怨辭》十二首為其代表作,《笛怨辭》第一首即是:
笛怨簫清聽未真,江湖舊雨散成塵。
平生只有雙行淚,半為蒼生半美人。
王世鼐作為一個近百年前的“海龜″又擅長格律,在當時還是頗有些名氣的,只是因為其英年早逝和時代斷層之故,暫不為今人所熟知;舒蕪先生因此感慨道:所謂“作者沒出名,抄的人倒出了名″,恐怕只能是玩笑而已。
那么問題來了,號稱“國學大師"的文懷沙難道是剽竊者嗎?事實恐怕也并非如此,據載文懷沙先生曾聲明此詩并非其原創,但因為特別喜歡這兩句,認為頗合其一生情懷,所以他為之修改并湊上唐人的兩句,也“集詩”成一絕云——
夕照臨窗起暗塵,強梳稀發著綸巾。
老來猶剩雙行淚,半為蒼生半美人。
游俠君管見:這樣一改,除給人“老而好色″之印象外,原詩的豪俠之氣全無;當然“老而好色"也算是雅事,特別于文懷沙老先生而言,他有這個本錢!:)縱觀文老一生,毀也好,譽也罷,唯江山與美人心心念之、不可辜負,也難怪乎那位專訪的記者把這兩句詩想當然的安在他名下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人人人愛,美好的詩句也是人人愛,美好的事物可以用之把玩和欣賞,但更多時候,如果能保持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心態,也許更能深得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