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結果,專注目標

? ?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面對所有的結果,常常我們賦予太多情緒,以至于我們忘了要去的地方,其實很多情緒是我們賦予的,例如:今天數學考了40分,其這個結果只是告訴我們離100分還有60分的距離,僅此而已,但我們賦予了它太多意義,尤其是負面的感受,比如,媽的!怎么念都沒用;我就說我就不是念書的料;運氣真的爛到家,連猜題都猜輸人家.......;如果你有心要舉例一百種類似的抱怨,我相信一定舉得出來,因為我們常干這種事,以至于這種感受在我們心里膨脹,膨脹到我們走不動了,停在那里,然后攤了,相信這種經驗一定挺豐富的,在這種情緒所創造出的無力感,然后走向放棄也是必然,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但仔細想想,如果結果只是反映與目標的距離,又何嘗不試著接受這個距離,因為真心接受的過程,不會掩蓋了我們對目標的確認,我們能夠認知到這個距離,就能覺知到我們目前的所有,創造出一個方法,引發出從心而來的動力,比如:面對上述40分的結果,我們想的是,我接受我考四十分,我也明白我沒用心,我更接受所有批評和對待,我們將發現我們那個當下是和自己在一起的,慢慢的我們將發現有股力量帶著我們看著目標,心里的正念會給我們靈感想出應對的方法,然后頭皮發麻的想去做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就去做,然后有個結果,接受,再做,再有個結果,再接受,再做......直到完成目標,關鍵在于接受結果的過程,就是接受我們自己,和自己合一的過程會找到很多創造性,因為上天賦予我們解決今生所有問題的能力,只是你愿不愿意接受你能解決問題這件事實,有沒有覺知到我們的生命已在為我們尋找出路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可以找千萬種理由抱怨,但別忘了,成事往往只需要一個方法,而方法就在心里,用不用在你喔!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