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聽了萬維剛的一篇日課,是講前海豹突擊隊指揮官杰克威林克的幾個理念,讀過頗多感觸。
第一,自律=自由
威林克每天4:45起床,他起床的動力源于他總是覺得世界上某個地方有個敵人等著跟他交鋒,他總覺得有一天還會面對敵人,因此,每天早上一睡醒,他就問自己,我現在需要做什么,才能為那個時刻做好準備?然后他就起床了。
也許這個故事聽著覺得這名軍官的舉動是種戰爭后遺癥,然而這種自律的確是有著重要意義的。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自由,然而,有過完全自由經驗的人,應該都體會過太自由反而會覺得無盡的空虛感。
這里插播一個關于“自由”(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兩個弊端:1,選擇悖論,也就是選擇過多時,人們常常會挑花眼,反而幸福度降低。2,決策疲勞,也就是每做一個決策都會消耗一點意志力,選來選去,什么都沒干,就已經身心俱疲了。
因此,自律,讓我們每時每刻都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你反而獲得一種自主的感覺。
第二,極端的所有權
你要對你的世界有極端所有權,任何事情負責到底。愛抱怨上級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其實是你自己的錯,你沒有正確影響你的上級。
第三,謙卑與領導力
謙卑不是對領導畢恭畢敬,而是你這個人聽的進去別人的話,有開放的頭腦,能時刻保持學習,文中引述一段話:“有謙卑素質的指揮官打了敗仗回來,首先把責任歸于自己,是我沒有控制好,我輸了,咱們能不能復盤一下,看看哪個地方做的不好,然后你指出不足,他馬上記在筆記本上。”
這一部分有引出一個誠實的自我評估的理論,即以第三人稱的視角,旁觀自己,覺知自己的情緒,時刻提醒自己,其實就是笑來老師提出的元認知能力。
以上就是自己的讀后感,最后,想引一句,文章中的話:“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看起來清醒的時間都一樣,但該睡不睡容易,睡的正香時起床卻比較難,因此,早起的人確實更自律。此外,早起之后,你會覺得別人還在睡著,可是自己已經做了許多工作了,可能心理上的確會有一種勝利的感覺。因此早起也可以是為了自律和榮譽感。”為自己堅持早起點贊,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