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書
書名 | 《追風箏的人》 |
---|---|
作者 | [美]卡勒德·胡賽尼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06-5 |
字數 | 19.9萬 |
ISBN | 9787208061644 |
內容簡介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后,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成年后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后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
故事如此殘忍而又美麗,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書摘
第一章
-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于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第三章
阿富汗人總喜歡將事物夸大,很不幸,這幾乎成了這個民族的特性。如果有人吹噓說他兒子是醫生,很可能是那孩子曾經在高中的生物學測驗中考了個及格的分數。
人們大搖其頭,對爸爸的頑固表示不解。然而爸爸成功了,人們又開始搖頭了,不過這次是帶著敬畏,對他成功的法門稱贊不已。
父親隨心所欲地打造他身邊的世界,除了我這個明顯的例外。當然,問題在于,爸爸眼里的世界只有黑和白。至于什么是黑,什么是白,全然由他說了算。他就是這么一個人,你若愛他,也必定會怕他,甚或對他有些恨意。
那些白癡大胡子不會教給你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罪行只有一種,只有一種。那就是盜竊,其他罪行都是盜竊的變種。
“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一條性命,”爸爸說,“你偷走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偷走公平的權利。
孩子又不是圖畫練習冊,你不能光顧著要涂上自己喜歡的色彩?!?/p>
第四章
- 給哈桑念故事的時候,碰到某個他無法理解的字眼,我就十分高興,我會取笑他,嘲弄他的無知。
@我:強者怯懦,揮刀向更強者;弱者怯懦,卻揮刀向更弱者?!斞?/em>
文字是扇秘密的門,鑰匙在我手里。
當天夜里,我寫了自己第一篇短篇小說,花了我半個小時。那是個悲傷的小故事,講的是有個男人發現了一個魔法杯,得知如果他對著杯子哭泣,掉進杯里的眼淚會變成珍珠??杀M管一貧如洗,他卻是個快樂的家伙,罕得流淚。于是他想方設法,讓自己悲傷,以便那些眼淚會變成他的財富。珍珠越積越多,他越來越貪婪。小說的結尾是,那男人坐在一座珠寶山上,手里提著刀,懷中抱著他深愛著的妻子死于非命的尸體,無助地將眼淚滴進魔法杯。
第六章
如果追風箏的人手里拿著風箏,沒有人能將它拿走。這不是規則,而是風俗。
突然間我們看著,真的看著對方。就在那時,哈桑的臉又變了。也許沒有變,不是真的變了,但我瞬間覺得自己看到了兩張臉,一張是我認得的,我從小熟悉的;另外一張,第二張,就隱藏在表層之下。我曾經看到過他的臉色變化——總是嚇我一跳,它每次出現不過驚鴻一瞥,但足以讓我疑惑不安,覺得自己也許曾在什么地方見到過。隨后,哈桑眨眨眼,他又是他了,只是哈桑了。
@我:長大的過程中,我們都學會了偽裝,帶上了面具,面具帶久了,甚至會懷疑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不時微笑,點頭,大笑,一切恰到好處,但我幾乎沒有聽清他在說什么。
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安慰好
第七章
為你,千千萬萬遍!
當人們手里握著上了膛的武器,想不變得聰明也難?!?/p>
第八章
- 在風箏大賽之后的幾個月里,爸爸和我相互抱有甜蜜的幻想,以某種我們過去從未有過的方式相處。我們其實在欺騙自己,居然認為一個用棉紙、膠水和竹子做的玩具,能彌合兩人之間的鴻溝。
第十一章
我臉上發燒,一陣罪惡感涌上心頭。我很負疚,我的放縱是他的潰瘍、黑指甲和酸痛的手腕換來的。但我會堅持自己的立場,我決定了。我不想再為爸爸犧牲了。這是最后一次了,我咒罵自己。
啊,講故事的?!睂④娬f,“很好,人們在如今這樣的艱苦歲月需要故事來分散注意力。”
這也許不公平,但幾天內發生的事情,有時甚至是一天內發生的事情,也足以改變一生,阿米爾?!?/p>
第十三章
但我認為,我不在乎別人的過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自己也有過去。我全都知道,但悔恨莫及。
他對火車情有獨鐘——他的辦公室到處都是跟鐵路歷史有關的書籍、火車頭模型,還有各種照片:鐵軌上的火車穿過如黛青山或者橋梁。他的桌子上方懸掛著一條標語:生命如火車,請上車。
第十五章
希望是奇怪的東西。至少帶來了和平。但代價是什么呢?
只有你想做和不想做的事情罷了。
第十九章
- “騎驢才知驢難騎?!?/li>
第二十章
他們只有準備要剝奪你某種東西的時候,才會讓你這么快樂。
但我再也沒有見到他。
@我: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明明世界那么小,從東半球飛到西半球只要十幾個小時而已。但是世界又是那么大,都在同一個城市的兩個人卻無法相見
第二十五章
畢竟,生活并非印度電影。阿富汗人總喜歡說:生活總會繼續。他們不關心開始或結束、成功或失敗、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顧像游牧部落那樣風塵仆仆地緩慢前進。
如果說索拉博很安靜是錯誤的。安靜是祥和,是平靜,是降下生命音量的旋鈕。沉默是把那個按鈕關掉,把它旋下,全部旋掉。索拉博的沉默既不是來自洞明世事之后的泰然自若,也并非由于他選擇了默默不語來秉持自己的信念和表達抗議,而是對生活曾有過的黑暗忍氣吞聲地照單全收。
譯后記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地追。
點評
★★★★☆
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救贖
——2020.10.24.微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