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前些日子,一個朋友和我聊天,聊到近期工作上的一個任務,語氣中滿是抱怨與不滿:
”我需要確認每一個嘉賓的行程,比如他們什么時候出發,從哪里出發,機票訂了沒,到了之后住哪……”
“哎,真的特沒勁兒“
乍一聽起來確實很瑣碎很煩很沒價值,可我當時在聽的時候,因為帶著一種想要幫助朋友緩解負面情緒的目的,不自覺地把他這件工作想得很有趣:
“如何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流程,可以保證每個嘉賓的行程的各個環節都不出現問題,這不正是產品經理要做的事情嗎?這世界上的產品,不都是將人們生活中的需求以一種合理有效地方式來解決嗎?”
朋友聽到后,若有所思…… ??
當然,我的這個想法不一定完全正確,但確實在一定意義上幫助我的朋友抵消了一些這份工作的瑣碎所帶來的負面情緒,至少應該讓他在做的時候不會那么難為自己了。
一點想法
對于瑣碎的工作,外界的看法大多是負面的,主要集中在其無價值、無意義上。因此,學生時代的我受這種看法的影響,一直堅定地認為:“我未來一定不要做那種特別瑣碎的工作,太沒價值了!” 這種想法在大腦中存在久了,就會不自覺地演變成:“所有工作中的瑣碎我都要拒絕(至少要在內心拒絕),因為都是無意義無價值的。”
在我們剛畢業開始工作,每天都在想著如何進步進步再進步的時候,這種害怕浪費時間在無意義事情上的焦慮就會讓我們特別害怕工作中出現的任何瑣碎。而一旦瑣碎出現地久了,我們很有可能懷疑這份工作的價值,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一邊厭惡瑣碎,一邊又不得不低頭去處理這些令人厭惡的瑣碎,一天工作下來,積聚了滿滿的負能量。
可是,工作了一段時間后,我越來越發現可能存在的一個事實是:
即使我們能夠避免去選擇瑣碎的工作,不代表我們能拒絕工作的瑣碎。
或許,我們的工作其實是無法永遠脫離“瑣碎”這個標簽的,只是在瑣碎的“量”上存在區別。
靜態來看,有的工作瑣碎占比較多,有的工作瑣碎占比較少;
動態來看,每份工作的瑣碎占比也會隨著時間、內外部需求等而不斷變化著。
如果瑣碎是無法避免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試著去尋找瑣碎的價值,甚至是為瑣碎創造價值呢?
再進一步說,沒有價值的事情就不能做了嗎?
最后分享一段話,來自陳海賢(動機在杭州)老師的《幸福課》這本書:
一件事是不是瑣事,不是由這件事的性質決定的,而是由你對待它的態度決定的。如果你不輕慢它,以莊重的態度對它,那它就是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