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P134-181
這本書30%多的篇幅在寫有關于品牌名稱的內容,作者甚至在書里指出,“真正進入心智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名字”。可見,在營銷活動里,給產品取個名字有多重要。
那如何應該給一個新產品取名字呢?
響亮
正如作者提出的一個新的認知概念,認為人是靠聽覺來將信息存儲進大腦的。即,當你看到一段文字,是視覺轉化機制將文字信息轉化成聽覺(語音),然后再將文字信息植入大腦。因此,一個聽起來“響亮的”名字,能幫助你將產品打入潛在客戶的心智。
如我的一個親身經歷:第一次去屈臣氏挑選漱口水,牌子琳瑯滿目,但是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李施德林是被我直接給否決的一個牌子,當時心想:這是什么鬼牌子?名字念都念的這么繞口。后來,直接選的歐樂。
通用
作者認為,名字不應該太接近產品本身,應該指向同類別的所有產品。也就是一個以偏概全的名字。
在書里,作者舉了個兩個例子,《時代》和《新聞周刊》。作者認為,兩份都同屬每周一期的新聞雜志,《新聞周刊》則比《時代》要好,而銷售量《新聞》也要比《時代》高。因為,《新聞》更加通用,而《時代》含糊、隱晦,容易讓人產生別的聯想,會誤導潛在消費者那是一本關于鐘表的雜志。
描述性
所謂帶有描述性的名字,就是一讀名字,消費者就大概知道你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如肯德基(可以啃的雞)、倍護潤膚乳(加倍呵護肌膚)、飄柔(頭發猶如絲一般柔順)等。這些產品名字都幾乎帶有對產品“原貌”的描述。
同時,這種做法也有個優勢,那就是不讓競爭對手霸占你需要用以描述自家產品的那些詞語。可以回顧一下市面上寶潔公司關于洗發水的品牌名字,海飛絲、飄柔、潘婷等,從名字上基本上涵蓋了頭發最佳效果的幾個特點的詞語,如果別的競爭對手也想給同品類產品取一個帶有描述性的名字,幾乎不太可能。
可見,響亮、接近通用,并且還帶有描述性的名字,最為打動人,最容易進入到顧客的心智,從而讓顧客對該產品的記憶更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