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以來,我認為自己是個“拖延癥患者”,我甚至拖延閱讀很久以前購買的《拖延心理學》,這句話真像個笑話,但這的確是事實。拖延家務,拖延購買生活用品,拖延不是那么迫切的一切。
最近10年以來,一直關注個人成長,最近4年以來,特別關注時間管理、知識管理和拖延癥治療。當我明白時間管理的本質是個人管理以后,對拖延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認識。
拖延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拖延也不是不守信的道德問題,拖延是復雜的心理問題。
拖延的心理成因比較復雜,認識到拖延背后的情緒原因,找到問題的根源,才是打開拖延這個鐵鎖的鑰匙。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拖延的形式也千差萬別,有顯性拖延,也有隱形拖延。覺察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訴求,接納這些心靈的需求,通過恰當的方式去改變,拖延癥是可以治療的。
這十年,從未放棄對心靈的探索,最初像孩童在沙灘撿拾貝殼一樣,偶爾收獲幾枚心儀的貝殼,驚喜不已。每一個心靈問題的解鎖,都在尋找鑰匙的過程中收獲滿滿?,F在十年過去了,我的手中不僅有貝殼,更有珍珠,我已經將很多珍珠串聯起來,做成了手鏈、項鏈。內心的鎖越來越多的被打開,很多問題之間的通道被打開,小溪在內心歡快的流淌,這種感覺是美妙的。
通過這些成長,我意識到自己有擔心做事失敗無法面對失敗的心理,也有希望掌控局面又擔心能力無法達成的脆弱心理,還有一種活在自己編織的美好夢世界里不想面對真實世界的恐懼。可能你面對的情況是其他原因,你愿意敞開心扉的剖析自己、面對自己嗎?
找到心理原因,算是找到了鑰匙的一半。否則再多的方法,也不一定能幫你。
在改變的途中,這些方法給了我莫大的幫助
根據心理原因給自己心理暗示,設置心靈目標。
從完美心態里走出來,不停的告訴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例如閱讀,最初設定了寫讀后感,后來發現時間有限,完不成,就改成摘抄,發現摘抄的時間在早上也不夠,最終接納了自己的早上時間安排,除了閱讀不做別的事情,把最重要的閱讀完成,這是第一步。
擔心失去對局面的控制,告訴自己,失去對局面的控制,不意味著失敗,你不是超人,偶爾有失控也是正常的。
例如鍛煉身體這個事情,如果連著一直鍛煉,就會心氣特別足,如果遇上天氣不好或者生理期中斷之后,心氣直線下降,對局面的失控讓自己感覺失敗。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完全不是,只要鍛煉了,就比不鍛煉強,只要做一次,就會帶動下一次。
掃除外部干擾,專注做一件事情。
現在最大的干擾就是手機和網絡。我聽見不止一個成功的牛人分享寫作的時候斷網,這是促成他們及時交稿的最大保證。對于我們普通人一樣有效。
我沒有斷網,但是我不打開網頁,不看手機,在番茄鐘里專心做事,對著電腦里的任務干呆著,是一件挺傻的事情,念一念貼在墻上的任務目標和心靈目標,想一想番茄鐘內不能干別的事情,哎,太無聊了,只好去做事,就這樣,也開始一點一點地改變。
做減法,將任務分解到不可能完不成的體量。通過完成任務中的一個步驟,提升完成率,鼓舞自己。
任務量太大,或者目標不清晰,內心壓力就會很大,不自覺的就打鼓退縮,很難將任務進展下去。如果將任務分解成不可能完不成的體量,就會大大提升完成率,從而提升自己內心的狀態,保證持續執行的心態。
例如跑步,如果不想去跑,第一天可以讓自己起碼從床上起來,第二天可以是在屋子里走一圈,第三天可以是穿上跑鞋照照鏡子,很有可能第四天你就按捺不住出去跑步了。亦或者,想要寫論文,第一天建立一個空文檔,第二天寫上兩個字:提綱,第三天在提綱下面寫分三個部分,沒準第四天你就開始寫第一部分是什么,第二部分是什么了。
不要小看這些微任務,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我是親身經歷者。有時候,放下比擁有更艱難。
1分鐘任務,就是能立刻做完的事情,絕不推到下一刻。
也有說2分鐘任務,最多的說5分鐘任務,總之不要超過5分鐘。從降低難度的角度出來,來提升行動力。仔細琢磨一下,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1分鐘任務還是很多的。
例如,吃完飯收拾桌子并刷碗,普通小家庭,5分鐘以內絕對搞定。從客廳去廁所的時候,順便帶走一個垃圾。去臥室拿東西的時候,順便把一件衣服掛上。在單位辦公室去給領導送文件的時候,順便聊幾句下午會議的安排,中午吃飯的時候,跟同事聊聊近期項目的進展和需求。
行動力,從1分鐘任務開始,誰做誰受益。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偶爾的失控,放下自責的心態,不做無謂的內在消耗。
拖延癥患者,太多的人把內在的心力耗費在自我譴責、自我施壓上。如果這些耗費可以用秤秤出來的話,絕對可以換算成五倍的行動力。每一分自責,每一分內疚,都在耗費你內心的行動力,也關閉了你思考的大門,鎖緊了解決辦法的通道。拖延癥患者的自責就像一個日本武士,把刀揮向自己的身體,但是很多人沉浸其中,無法自拔,甚至體會不到疼懂。
想想,是不是很多人拖延了事情之后,后悔,自責,痛恨,但經常是事后還會重復這個循環。由此可見,這個方法對于拖延癥的解決是無效的,只是內心安慰自己的一個自欺欺人的方法。
從自責中走出來,不做無謂的內耗,從點滴的改變開始,這個世界沒有不能改變的事情,就看你的方法是否合適。
原來我會說戰勝拖延癥,現在我不再使用‘戰勝’這個詞。接納自己確實存在問題,問題伴隨我們成長,感謝問題帶給我們的啟示。
發現問題并去尋找原因和方法,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實際解決問題。我想,這也是解決大多數問題的根本路徑。
當你不再焦慮很多問題,不再像一個戰士一樣去戰斗,也許,那一刻內心的平靜會帶給你對生活更多的思考,那時,拖延便不再是問題。古代社會的隱士,大隱隱于市,內功修煉強大,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參考書目:《1分鐘能做什么?不可思議的“戰拖”心理學》、《拖延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