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敢說,自己從不說謊?
膾炙人口的《伊索寓言》里有個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牧童和狼》,故事雖然簡單,但富有教育意義,教育孩子要誠實,不要說謊。“狼來了”的故事伴隨一代又一代孩子們成長,也包括曾經(jīng)的我們。我們從小就知道要做誠實的孩子,好孩子不說謊。
然而,隨著年歲漸長,我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充斥著謊言。人們總是這樣表白,我從不說謊。但當夜深人靜之時,請你捫心自問:“我這輩子難道真的從沒說過一句謊言嗎?” 恐怕多數(shù)人會沉默了。一個標榜自己從不說謊的人,實際上,Ta已經(jīng)在說謊了。
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我們每天會用到5~200次程度不等的謊言。《說謊心理學》一書把虛偽的奉承、有意的忽略、“半真半假”的事實,以及在某些情況下的沉默,都納入謊言的范疇。然而,這本書的主旨絕不是要強迫我們說謊,或者要把我們每個人變成一個毫無責任的說謊者,而是要培養(yǎng)我們對謊言的感知能力、辨別能力,以及運用能力。
01 謊言的善與惡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在有意或無意地修改真相,因此可以說——人人都在說謊!如果你企圖讓謊言從生活中徹底消失,那么你將舉步維艱、處處碰壁。不過,謊言雖然無處不在,卻是有區(qū)別的,謊言也有善、惡之分。
莎士比亞說:“善意的謊言,可以為生活增添色彩。” 童話,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謊言,一種善意的、美妙的謊言。孩子們在童話世界里學會分辨正義與邪惡、善良與陰險,學會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學會與人為善,也學會嫉惡如仇。圣誕老人就是一個經(jīng)典的美妙的謊言。你能說,這樣美妙的謊言不好嗎?
榮獲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美麗人生》,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豐富想像力撒謊,哄騙兒子說他們正身處一個游戲當中,使兒子快樂、天真地生活在納粹的陰霾之中。孩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堅持到了被解救的那一天,并與母親團圓,而父親自己卻慘死集中營。你能說,這位撒謊的父親不是一位好父親嗎?
至于惡意的謊言,這里就不贅述了。納粹大肆屠殺猶太人,就是二十世紀人類社會最大的謊言的惡果。慘絕人寰,令人發(fā)指。
02 謊言的積極性與消極性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謊言也有積極性與消極性之分。一個能用積極的暗示性謊言鼓勵自己的人,終將會有大收獲。這樣的人,總是樂觀、積極、陽光,每天給自己鼓勁,暗示自己能行,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果然努力不會白費。反之,一個對自己喪失信心,活在悲觀情緒中的人,用消極的暗示性謊言影響自己,總認為自己沒有希望了,不愿振作起來,每日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希望也會越來越渺茫,遑論成功了。
惡性腫瘤病人對待疾病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同樣是早期癌癥患者,一個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合理飲食,堅持適當鍛煉,樂觀向上,積極融入社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好的患者,和一個消極悲觀,聽天由命,既不適當鍛煉,也不改正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其不同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03 掌握一些簡單有效的識謊術
謊言是生活的調味品,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因為謊言,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妙趣橫生。也因為謊言,我們的生活有時又令人啼笑皆非,甚至痛苦不堪。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騙子也無處不在,防不勝防。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總會接到幾個陌生來電,謊稱單位領導的,自稱學校老師的,冒充老鄉(xiāng)、同學的,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其目的無非是想騙人錢財。雖然騙術拙劣,謊言漏洞百出,卻總有那么一些人,識別不出謊言,結果上當受騙,輕則小失銀兩,重則傾家蕩產,甚至危及性命。
所謂“言多必失”,當一個說謊者不愿承認自己說謊時,身體及其語言都會不由自主地出現(xiàn)一些不協(xié)調的表現(xiàn),包括語音、語速、語氣等等。“打破沙鍋問到底”,有時也是常用的識謊術之一。
吃一塹長一智,經(jīng)驗是最直接的“測謊儀”。除了個人經(jīng)驗,平時多關心時事,及時了解社會上的各種騙局,掌握一些簡單有效的識謊術,對保護自身權益也是極其重要的。
總之,謊言雖然不可避免,有時還不可或缺,但充其量也只是生活的調味品。人們?yōu)榱烁篮玫纳睿椭C的人際關系而利用一些小謊,是被大眾所接受的。但是,老話說“紙包不住火”,謊言總有被拆穿的時候。 林肯曾說過:“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真實或者謊言,有時只是立場問題。不要試圖拋棄謊言,也不要沉湎于追逐真相,因為有時候結果比真相更為重要。
愿生活中少一些謊言,多一些坦誠。即使免不了說謊,也要做一個正直的“說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