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我讀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曾獲得“茅盾文學獎”,還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名著”,很多讀過這本書的朋友都向我推薦。這么好的書,確實需要靜下心來好好品讀,于是我選擇利用寒假時間來閱讀這本經典著作。
《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從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國近10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以整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轉型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著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里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回腸,不忍釋卷。孫家兄弟不甘為命運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發掘自己被禁錮的價值,演奏出自強不息的命運主旋律。
在《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里有許多引發思考人生的金句:
比如,孫少平的好朋友田潤生為了他而毆打了班長顧偉民,本來認為顧偉民一定會報復他,但沒想到這事竟不了了之,這讓孫少平感到出乎意料。原文這樣寫道:
他現在認識到,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應該按照普通人的條件正正常常的生活,而不要做太多的非分之想。當然,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許一輩子就是一個普通的人,但他也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在許許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應該表現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來。少平獲得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認識: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顯示出一個人人格的偉大來!?
讀到這里,我的心為之一振!我們和孫少平雖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我們都是社會普普通通的一員,作為教師的我們,工作日每天重復著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這樣的無限循環之中;周末又重復著打掃房間、整理物品、洗衣做飯的枯燥乏味的家務勞動之中……
如果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下去,我們可以預料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生活也會一成不變,周而復始。一生過得只是兩萬多個重復的一天而已。
那么我們能做哪些改變呢?讓平凡的生活不再平庸?讓自己每一天都過得新鮮有活力?
我想就從一件件的小事做起,把重復的工作做出新鮮的感覺,把無聊的事情做得有情有趣。
比如,在講一篇特別熟悉的課文時,我不僅要認真備課,還要更深入地挖掘教材,查找相關資料,在課堂上要有新的東西講給學生,不讓經驗牽著鼻子走,更不會照本宣科。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課本和參考書之外的知識,當我在課堂上講到課外的知識或故事時,看著他們聚精會神聆聽的樣子,我知道他們喜歡我的課,而我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儲備了新的知識,這真是一種新鮮的體驗!
做家務也一樣,除了基本的打掃之外,我喜歡重新布置家具或裝飾的位置。把床換個擺法,騰出一片健身區域,每天堅持運動,讓身體更健康;花盆換個位置擺放是不是更好看?零碎物品太多了,用收納盒分類裝好;把喜歡的東西擺在顯眼的位置,用來愉悅心情……
其實工作和生活就像平日的飯菜,食材是基本不變的,決定它味道是否鮮美的是烹飪的過程和加入的調料,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各種蒸煮烹炸的方法,再用調料用心去調制,讓它每天呈現出迥然不同的色香味來!
把普通的生活過得不普通,把平凡的日子過得不平凡!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們都如一朵朵不起眼的苔花,即使無人欣賞,也要努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