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崤函古道的南崤道,從陜州古城經交口鄉、菜園鄉,穿過雁翎關雄險古關隘,到達九鳳朝陽南唐山下的宮前街。
農歷三月十五,是宮前街農歷逢五集會中最盛大的一次古會。在這一天,村民們上山拜奶奶廟、下山逛集市、走進舞臺院聽大戲,聚會、嘮嗑、逛街,是村民俗世生活中最難忘的回憶。
走進宮前,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動聽的民間傳說故事。
宮前,在一千三百年前叫朱家原。公元684年,女皇武則天從長安巡幸洛陽途中,看到這里山清水秀、草木蒼翠、風景優美、盛夏宜人,特在宮前村北高阜之上置行宮供其享用,宮前因此而得名。
武則天行宮即蘭昌宮,聞名遐邇,老少皆知。遺憾的是宮室早已廢棄,幸虧遺址尚存,還可看出大致輪廓。
沿街西宮前鄉中學校西側的古跑馬道上坡,行約二里,即到行宮遺址。面前是一百多畝的麥田,站在北邊的太歲山上,俯瞰宮平的小麥長勢和顏色,發現麥子深一縷、淺一縷,黃一縷、綠一縷,縱橫交錯,可明顯看出前宮后殿、院落圍墻,可想象到當年行宮是何等輝煌壯觀。
和武則天行宮遺址南北相對的是九鳳朝陽南唐山。
南唐山上洋槐花開得煞是熱鬧,濃郁的清香醉了整條街。垂柳依依,楊花飄飄,姑娘穿上了漂亮的裙子,小伙子打扮的甚是精神,老奶奶牽著孫子的小手,媽媽懷中的小孩睜大著好奇的眼睛,外出工作的抽空回家陪親人來趕古會……
五點左右,善男信女陸續登南唐山拜奶奶廟。說是燒香拜佛,其實不如說領略沿途的美景,同時鍛煉身體。
南唐山與東西兩側諸峰,遠看如鳳凰展翅,躍躍欲飛,故名“九鳳朝陽南唐山”。給南唐山冠以“九鳳朝陽”,其中還有一段耐人尋味的傳奇故事呢!
麟德三年(公元666)十一月二十五日,女皇武則天在蘭昌宮和高宗皇帝度過不愉快的一天后,連招呼也不打,回鑾京師。
在武則天東出長安赴蘭昌宮的同時,從感業寺飛出九只美麗漂亮的鳳凰,護送武則天東行。在武則天趕到蘭昌宮住下時,九只鳳凰一字排開東西向落在行宮之南的南唐山東西兩側,面向行宮,中間是永昌河,她們親切地隔河相望。
九只鳳凰有何來歷呢?原來,是武則天在感業寺時的關系最近的九個嬪妃所變。她們看到宮前山川秀美、風光旖旎、美不勝收,不愿離開,因而在武則天回宮時她們便留了下來,這就是現在的九鳳朝陽南唐山。
跨過山下小河中支的大石頭,開始沿著羊腸小道不斷攀登。從山腳往上,賞沿途花草,抓著路邊的荊條,總是感覺很輕松。越往上走,路越艱險,直擔心一腳踩空墜入山崖,但隨著高度增加,山下的視野越來越開闊起來。走走、歇歇,吹著山風,看著山下鱗次櫛比的房屋,生活中的得失榮辱都變成了虛無縹緲的云煙。
奶奶廟坐南向北,占地約一畝左右,雖在山頂,但不管周邊風有多大,這里卻紋風不動,且比別處都暖和,有“耳邊狂風呼嘯,身上和暖融融”之感。
登山和下山途中,總會邂逅親友,一聲問候,感嘆歲月靜好。不需要約定,相見的驚喜,總有心有靈犀的感覺。
迎著將要躍出山林的又紅又圓的太陽,大街上逐漸熱鬧起來。賣衣服的開始支攤、掛衣服;涼皮、米線、金糕、麻辣面、炸糖糕等小吃攤位開始飄出香味;笨雞蛋、蒸紅薯、自家小米等農民們吃不完的綠色食品,質樸的出現在街道兩旁;還有辣椒、茄子、西紅柿等各種菜苗,供熱愛生活的人們選擇。
大街上人來人往,動感的音樂響起來,好不熱鬧。不需花費多少錢,就可以品嘗到當地最正宗的小吃;買菜苗時,幾塊錢就可以買上一捆;還有賣小雞和鴨子的也來了,大人們往往在小孩期待的眼神中,買上幾只毛茸茸的小生命,小心翼翼地帶回家,當寵物養起來。
趕會購物,內心是一種物質的滿足。聯系熟人,在大街上說會話,相約走進酒館,則是一種精神世界的滿足。誰家里準備種瓜了、誰外出打工賺錢買房子了、誰孩子孝順能干了……都是今后茶余飯后總也說不夠的談資。
逛宮前古會,還是必須去舞臺院看戲的。
和其它農歷逢五古會不同之處是,一定邀請洛陽、鄭州等地的劇團來唱大戲,往往從十四下午開始到十六晚上結束,要唱夠六場,所選劇目是當地百姓喜聞樂見的。
看戲倒在其次,聯絡感情卻是真的。如今,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日趨豐富,上網看電視、電影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很多人還是喜歡搬上凳子去看戲,早早等待舞臺上的帷幕拉開。
往往節目還沒有開始,舞臺前的摩托車、三輪車、手扶車、面包車等都陸續開進去了,人坐在車上看戲,邊吃零食邊看表演,還有人聊著天。鑼鼓喧天、唱功了得,小小天地、大千世界,舞臺上演得熱鬧,臺下人看得投入。
人說宮前古會的神奇之處在于一唱戲必下雨,每年都是這樣。今年,天空晴朗,絲毫沒有下雨的跡象,晚上的舞臺院人山人海,只感到空氣似乎有些沉悶。莫非,要下雨,天氣預報沒有啊!難道,今年唱戲期間是不會下雨了?
晚上九點,風越刮越大,豆大的雨點噼里啪啦的落下,趕走了看戲的人們,讓他們的夢境中出現五谷豐登的畫面。
今年古會,還是下雨了!
古會過后,點瓜種豆,麥子開始抽穗,夏天來到。
如今的宮前,開始煥發出新顏。農業生產主要以小麥、玉米和大豆為主,另有經濟作物煙葉、核桃、食用菌、西瓜等。老百姓發展特色種植技術,養殖業也形成了一定規模。
老百姓的好生活,也一定會在辛勤的勞動中準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