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清水一點通 日更的第 206篇,希望能幫助到你。
如果說評價一個人有哪些核心指標,每一個具體工作崗位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有的偏技能,如技師、理發師、廚師;有的偏社交,如銷售、客服、服務員,衡量標準當然不同,但是如果聚焦在一個工作上,又該如何評判和篩選呢?
經過跟很多HR交流后,真的有一個雙核在影響他們對人才的判斷,那就是:
核心能力+核心經歷
就這兩個方面,核心能力就是你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對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崗位這一塊的比重占優勢;與此呼應,核心經歷就是你曾經做過的事和所處的工作環境,對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工作崗位,這個指標的影響就很大了。
目前情況是,很多人是非常在意核心能力的,考研究生、考各種證、上商學院等等都是在這個方面的提升,特別是這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習內容唾手可得,這就增加了個人提升核心能力的可能。
另外一面,核心經歷就很少有人在意了,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
小明同學幾乎從小學到大學就是學霸,國內頂尖高校畢業,步入職場后就在一家全國知名國企的總部工作。
10年后,公司著重培養的小明終于離開總部機關,來到下屬單位擔任副職。
在后方支援部隊待久了,突然上了前線的小明非常不適應,一方面業績不突出,一方面還跟一直在前線的同事搞不好關系。
最終,又過了多年,小明也沒有實質性的進步。
像小明這種情況,我見過很多,大多時候他們在最糾結的時候,都理不清所以然,而外人看來又如此簡單。
核心經歷不足特別容易讓人在青年時期的成長度降低,等到需要出山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劣勢,更何況因為很多人自我感覺良好,還不認為這是自己的問題,而是環境造成的。
這樣我忽然想起一位中國學者在TED上對于中國高官的描述:在中國,高層領導的行政經驗非常豐富,他們往往在政府、企業、教育等領域都任過職,積累了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就這一點就比很多美國總統強。
我們發現,中國政府的高層領導和國企高管在綜合能力上非常強,原因就是經歷豐富,能夠協調處理各種事情,捋清管理脈絡,他們往往也是外企和私企的挖角對象。
在這里,還可以增加半個選項,那就是“潛力”,大概是這樣
核心能力+核心經歷+(潛力)
但是這里面一定要注意,潛力發揮作用只有兩個方面:
1.公司處在大發展時代,全力培養青年骨干。
2.招聘薪酬劣勢,只能找青年員工進行培養。
只有在這個時候,公司一般才會考慮潛力,這也是現在社會經濟變化快的一個正常反應。
所以,伙伴們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打磨核心能力和豐富核心經歷上來。
望大家多實踐、多思考!
講干貨,上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