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與已婚男演員的互動獲贊:女人的成熟從分寸感開始



今早,李沁“與已婚男人合作的日常”的操作圈了一大波粉。


起因是男星張若昀,在微博上PO出了和李沁合作的新戲劇照,寫道:

“仙女都穿白衣服,老話誠不欺我。”



劇照中,兩人深情脈脈的相互對視,在劇中,兩人的身份也是一對日常撒糖的情侶。


隨即,李沁也回復到:“老話說的對”,并配上了一張張若昀與唐藝昕的婚紗照:



網友紛紛留言說:

“可以可以,很自覺了”


”滿滿的求生欲”


不得不說,李沁的這個細節,真的很讓人加分。


就像蔡康永說過的那樣:

”我不是圓滑,是想大家都體面。


人與人相處,能保持合適分寸感的感情,才算的上健康的感情。


放眼望去,那些發生在身邊大部分的矛盾,幾乎都是喪失分寸的產物。



還記得去年陳意涵在微博上,引起爭議的“照片事件。”


年關,她受邀到修杰楷家中吃飯,然后拍照留念。


照片中,陳意涵雙手環抱修杰楷和他女兒,笑容甜蜜;


但照片里卻沒有出現賈靜雯的身影,消息發布也沒有@賈靜雯。



照片發出后,很多人都對他們的“親密舉動”表示不解:



因為有些舉動,是愛人專屬,如果不知道實情,單從照片上來看,他們親密的仿佛是一家三口。


知乎上也曾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男性提問說:


公司有個女同事正好和自己順路,所以每次下班,都會順道載她一起回家;


每次她都會坐在副駕駛,老婆知道后臉色不好,但也沒說什么。


直到有一次我老婆去公司接我下班,我跟那個女同事一起走出來;


我那個女同事只淡淡的看了老婆一眼,然后拉開了副駕駛的門直接就坐了進去,我老婆只好坐在后面;


一路我跟這個女同事談天說地,老婆沉默的一句話不說,就算我問她也不理我。


回到家后,老婆就和我大吵了一架,還放下狠話,如果以后再送女同事回家,就要跟我離婚;


我覺得妻子無理取鬧,因為這種小事就要大發脾氣鬧離婚,至于嗎?



有一個高贊回答說:

”女同事說副駕駛舒服你就讓她坐;


如果有一天女同事說你家的床舒服,你老婆是不是要打地鋪?“


反駁的有理有據。


我想那一瞬間他老婆的內心是崩潰的,從行為層面上看,怎么都會感覺他老公和女同事是兩口子,自己卻好像個局外人。


說到這就不得不跟姐妹們分享一個社交行為中的理論:


“交際距離理論”


說的是:人與人相處,彼此之間都有一個特定距離。


這些領域可以劃分為四種類型: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和公共距離。


而兩個人微妙的距離,正是兩人關系的最好證明。


有人說:心里沒有鬼的人,才敢和朋友做這種事情。


但在更多人看來,這就是“打著朋友的旗號玩曖昧”。


愛情是彼此之間親密距離的交換,換來的就是信任。


這種交換的對象如果不是另一半,而是朋友,便是違反原則,破壞信任;


這是愛情的“大忌”。



其實不止男女之間,一段長久的友情,也離不開”邊界感“的經營。


眾所周知,小S和阿雅是熟識多年的閨蜜好友。


就連小s都說,學生時代的阿雅,是個“搞笑型的丑角”,是可以被自己隨便開玩笑,呼喝著去買早餐的角色。


大家都記得他是開心果,習慣從她身上尋找笑點,娛樂大家。



后來小S做了知名綜藝主持,也經常拿阿雅從前的糗事作為笑料,也拿準了,阿雅是永遠不會生氣的好閨蜜。


有一次阿雅上康熙來了,說到男朋友去美國時她做了一大桌菜,小S口無遮攔的吐槽:

“可是你做菜超難吃啊”!


人妖、整容、唱功爛.....這些在小s看來,只是最普通不過,能活躍氣氛的梗;


但她漸漸發現,這些玩笑拋出來后,阿雅臉上的笑容都會變得尷尬起來。



有一次,小S依舊像之前一樣開她玩笑,卻發現阿雅安靜地沒有任何回應,但是在收工后,阿雅認真地說:

“熙娣,請你以后不要再眾人面前這樣開我玩笑,我很不舒服,而且我不喜歡這樣。”


小S才意識到,阿雅已經不是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了;


她的心也是會隨著時間流逝,慢慢變得脆弱,需要被認真呵護對待。


后來,小S在節目里,真誠的向阿雅道歉,她說:


“小時候的玩笑可以開,但是每個人都會改變,都會成長;


當她想改變,想成長的時候,你還是用同樣的方法對待她,那就是你不夠尊重別人。



阿雅在一旁熱淚盈眶,兩人的感情因為小S的真誠悔過,而變得更加牢固。


切記: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其實“分寸感”在任何關系中,都同樣適用。


去年,一則”因女兒考上清華,郭女士被踢出群聊的新聞上了熱搜。



新聞一出,評論里的聲音也是不盡相同:

“瞎炫耀,招人眼紅了吧,也是可憐。”


“同學們也太小心眼了,嫉妒!”


但將她踢出同學群的老班長表示:大家已經忍她很久了!


郭女士本身是教師,女兒的成績又拔尖,便成了她炫耀的資本。


她每天像例行公事一樣在群里夸贊自己的女兒,還曬出女兒用功的學習筆記;和別人分享自己女兒的優秀;


微信群變成了記錄自己女兒的功勛冊。


所有的人,都從一開始的羨慕恭維,到后來失去耐心;


她以為別人是嫉妒;


實際上,她是犯了人與人交往中的大忌:沒有分寸感。


即便是親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這個距離,是留給自己體面的余地;


也是體諒他人的共情,如此才不至于被他人冷眼相待,更何況只是萍水相逢的點頭之交,憑什么每天要捧你、贊你千百遍呢?


不分場合的聊天,且都是以自己的事情為中心,今天買的名牌包,后天給孩子報的舞蹈班...


開口說話從來都是你你你,總是善于發現別人的問題,從來不回看自己,如此這般都是人際交往中分寸感的缺失。


缺少分寸感的人提及的所有話題,永遠只和自己有關。


喜怒哀樂,雞毛蒜皮,他們說起來似乎永無止境,樂在其中。


試想,當一個人用自己的事情,轟炸著周邊所有的人,身邊的人是什么感受?


毫無疑問,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崩潰感。


這絕不是一種善良和熱情,而是缺乏分寸感的體現。


就像《巨嬰》所揭示的那樣:

很多成年人,其實并沒有邊界感,他們把很多東西都混為一談;


所謂愛恨情仇亂成一鍋粥。


懂得”分寸感“是一個人骨子里散發出的舒服感;


也是為人處世中,最重要的情商。


王梓恒在《家庭關系痛苦的根源:中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中也說:

這個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


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別人;


別人的事,只能接受和尊重,不要強加干涉,也不應該干涉;


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天下雨就要打傘出去。



老話說的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意為人要到一定時間,才能不用刻意控制,也能做到對分寸的把握。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路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你的試金石,慢慢人生路,你還有多少年探索屬于關系中的分寸感!


謝謝看到這個話題的每個人,也歡迎你轉發出去給需要的人,點個在看,咱們評論區見咯!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