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

你知道么?每個人不過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犯錯的低效機器,無數積攢的記憶鑄就了潛意識,造成了傾向,重新實踐自己的生命。自我怕就是潛意識和主觀意識的揉雜。不斷演化同時經常自殺。

我們經常犯錯,因為條件復雜、信息封閉、處理速度不夠快,多數時候沒人可能把握到所有的因素,達成最佳結果。不過我們會很實際地接受這個結果。沒必要和自己過不去,用自己和周圍人的視角判斷哪些還算比較容易掌控的因素,留神注意。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特別驚嚇出的記憶恐怕是復制了好多份,反思很多次形成的牢固記憶。

牽扯到個人主義總是讓人興奮,西方文化的個人主義傾向關注自我需要,適合培養自我意識。

變化大的人生

在一些人生階段,我們經常否定自己曾經的認識,這樣的演化,做多了,是不是好像對“自我”的謀殺呢?

告訴你一個脫離的辦法:站在更遠的位置觀察這一切變化;用少數絕對的定理解釋這一切,發現那些道理對應上的事實,但不要隨意用事實推翻自己形成的理論,而是影響:這樣做的結果不過是重新導向,而不是重新建構。

比如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商家舉辦抽獎活動,一定不愛通知中獎者領獎,必須中獎者主動申報——這是為什么?

商家不想要傷害自己的利益。

人受到的教育:做有利的事情,長遠來看對自己有利的事情。

于是世界基本道理,作為人,多數人會試圖保護自己的可能利益。

而作為商業方式,比這個稍微復雜些。對方沒理由專門讓你獲利。

承認吧,世界上獲利大的方式是“轉移”也就是“交易”,如果你不認可也可以稱為“剝削”。

舉個詐騙的精神食量:

詐騙者會給你優惠,有時候會暗示你其他人獲得優惠,植入你也會得到優惠的誘惑;有時侯會通知你有事故,怎樣幫你避免損失。

利用你的“時間成本概念”:“沒時間了”,“你都走到這步了,不要放棄”。

信息不對稱成本和制度成本:中國人總相信各種后門很多,關系很重要。

其實,這根本就是和整個社會做法一致——只是量的差異。被抓獲的騙子大多懶得一點一點的騙,做事過大,受騙的人受不了。而很多時候,騙子利用的是識別出騙局的人事不關己的心態繼續行騙。

我們,總是對自己利益無關的人采用事不關己的態度。別人沒有買到低價,別人吃虧了。不是自己。

除非,和自己利益有關 - 比如周圍的親戚朋友,稍微關心一些。

這也是自我。

你可以認為自我沒什么了不起,只是和歷史環境相關。

“他不過有個好爹” 也沒問題;“他混的不錯”也沒問題 - 你是在看結果么?請看每一個階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