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散記-張掖(九)

今天告別祁連。回到峨堡,前往張掖或臨澤。

圖片發自簡書App

原以為祁連縣城很小,因為她在夾皮溝里,昨晚驅車轉了轉,今早又走了另一條街道,發現還是蠻大的。城兩邊的山上還是云霧繚繞,城里的行道樹多為小葉楊。別了,天境祁連!別了,未曾蒙面的卓爾山!別了,祁連的紅土地!

圖片發自簡書App

返程景象和來時不一樣了。雨中的阿柔牧場更加清新,各色的蒙古包更有光澤了,尤其是黃色蒙古包,黃得有些晃眼。牦牛在雨中若無其事地享受著青草的美味,一個牧民穿著雨衣站在小山丘上看護著牦牛群。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前方天空是烏黑的,應該在下著大雨。草原上的雨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可是今天的樣子有種來了就不走的架勢。雨好大啊,雨滴打在車頂上“答答答答”地響,雨刮在快速刮動,前方草場模糊朦朧,前面的車濺起的水霧,我在后面看著,就像在劃船。去時草原上清澈的小河水勢大漲,變成了一條條細小的黃河,流向草原深處。雨中的草原,黃的更黃綠的更綠,有的蒙古包冒出的炊煙在雨中裊裊而上。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的雨,下的面積很廣,我們一直在大雨沖刷的草原上奔馳,車外的雨聲有種“嘩嘩嘩嘩”的氣勢了。右邊已經悄然隱沒的山讓草原變得無邊無際。峨堡到了,這里分路,往左去祁連,72公里;直走到張掖,126公里。我們直走,去張掖。

圖片發自簡書App

車過峨堡后,又開始上山了,海拔3700多米了。雨還在下,公路泛著亮光,好大的霧啊,對向而來的車開著的霧燈映照在公路上,就像太陽照在水里,亮得晃眼。

下山了,又是草原,雨還在下!一路上,見到了兩個騎行的人,穿著綠色的防曬防水的衣服,推著自行車,弓著背,艱難地前行。雨變小了,草原變成高山草甸。經幡在風雨中飄動,羊兒在山谷里悠閑地吃草。

前面的天空變亮了,但愿我們能在夕陽西下時見到張掖七彩丹霞。這一路行來,留下了些遺憾,九曲黃河第一灣因為修路封閉沒去成,卓爾山因為景區安全事故關閉沒看到,花湖錯過了花兒盛開的五六月份,門源青石嘴的油菜花被金黃的青稞取代。哇,前方已現藍天。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個地方叫扁都口。“河西千年扁都口,天下第一油菜花。”從扁都口起連續三十多公里,都是黃綠交錯的世界。

圖片發自簡書App

登上高處,欣賞“金色田園”。這也是一片平闊富饒的谷地,“金色田園”四個字是用綠色植物種出來的,以黃色為底。這片谷地上,青稞與油菜交錯種植,油菜花開的時節,青稞是綠色的;油菜結籽的時候,青稞是黃的,這片土地被黃綠二色調和得驚人美艷!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人很聰明,獨辟蹊徑,在這黃綠二色主宰的世界里,圈一塊地種花,收費照相,在旅游旺季,他收到的是現錢,不用像種植農作物的人家那樣等季節換現洋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往張掖的公路,一直都是這種樣子。道路筆直,每棵樹都穿著整齊劃一的白靴,想要參加國慶檢閱似的,只是一段一段行道樹樹種不同罷了。有一段路竟然全是柳樹,低垂的柳枝,你是想拴住親人還是想留下客人呢?我今天,成了你的過客,而不是你期盼的歸人啊!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扁都口往前30多公里后,世界變得豐富起來:成陣的蔬菜大棚,綠色的土豆苗、沉甸甸的向日葵,剛剛成熟的玉米、成片成片的花海……

到張掖,還有16公里。古絲綢之路重鎮張掖,古稱“甘州”,位于甘肅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素有“桑麻之地”、“漁米之鄉”“金張掖”“塞上江南”的美稱,古詩曰:“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她擁有的貫穿全境的黑河是全國第二大內陸河,她擁有的軍馬場是亞洲最大的,她擁有的國家地質公園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

中午1:40了,離國家地質公園還有33公里。我們在一個叫新墩鎮的地方吃午飯。他們扯面片的動作好瀟灑。兩根拉面在手里,一下下扯出來就變成了面片。程老師在這家店吃了一碗炮仗,此后念念不忘,后面幾天,走到吃飯,都要問店家有沒有這道美食,可惜,后面再也沒有品嘗到了,我們對炮仗味道的向往,就停留在程老師的贊美聲里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出了新墩鎮,山不見了,如果不是灰白灰白的干干的河床干干黃黃的泥土,還真有點成都平原的那種感覺。去往地質公園的公路兩邊,大片的土地都被圈起來了,看樣子是準備建廠房用的。莊稼以玉米為主,大片大片都是,玉米秸稈都不高,矮矮壯壯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要到丹霞地質公園了,我們打算從東門進去。遠處的荒山禿嶺就是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個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臨澤、肅南縣境內,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進入景區,要欣賞到丹霞地貌,還得坐景區交通車。我們是從東門進去的。景區公路特別有特色,全由赭紅色的磚鋪就,這樣,公路便融進了丹霞景色之中。

那天,在塔爾寺,人流如織,今天,在地質公園,又是這番景象。大家都想看夕陽中的丹霞,都這個時候進來了。遠處山脊上的人流,像極了祁連山山脊上的樹梢。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進園的時候,天氣是陰陰的,我們一直盼望烏云散去,好看那陽光照耀下的五彩丹霞。也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吧,我們在第二個觀景臺的時候,太陽出來了!!

來之前,梅梅就反復說夕陽西下時丹霞公園的美才動人,剛才沒陽光的時候我們已經嘖嘖稱奇了,現在陽光照耀下的彩色丘陵,美得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形容,我在大自然面前,總是詞窮的。看啊,那交錯的層里、陡峭的巖壁、磅礴的氣勢、奇特的造型、斑斕的色彩,真讓人嘆為觀止。

這是一片舒展的單斜山。巖層原本是呈水平狀的,由于地殼運動的擠壓,褶皺后,朝一個方向傾斜形成山丘,就成為了這個樣子。這里的地層主要是薄層狀泥巖、砂質泥巖和頁巖,紅色、紫色、黃色、綠色、白色和灰色相互間雜,錯落有致。正如詩曰:“女媧補天遺彩石,織娘浣紗添彩衣。誰持彩練當空舞,金鳥晨昏來添趣。”

這是近看。

圖片發自簡書Ap

此為遠觀。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個景點叫神龍戲火,此處是彩色丘陵。是由紅白(那白更偏黃)相間的巖層所形成的丘陵。有詩這樣描述它:“千里波濤神龍游,萬里丹霞彩虹飛。若數人間神奇地,不及此景枉一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好多人擁擠在神龍戲火觀景臺,久久不肯離去。我們也呆在那里,希望奇跡能再現,盼望云層再變薄,好欣賞那萬道霞光與七彩丹霞相互映照的奇異景象。云層實在太厚了,太陽已經落入到山的那一邊了,我們一步一回頭,一步一望天地離去的時候,還有人源源不斷地往山上來。

最后,再欣賞幾張照片吧!

這個景叫靈猴觀景。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個景叫大扇貝。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考慮到在張掖住的人多,旅店不好找,我們驅車前往臨澤,住進了臨澤的七天連鎖酒店,條件非常好,休息得很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