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與感悟:
第5節 如何打造寫作系統能力的穩定性
1.什么是系統能力?
給你泥土和水,你能做出一個蘋果嗎?
幾乎每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朋友都會茫然,但用泥土和水做出蘋果,是蘋果樹的系統能力。我們看到的所有結果,都是系統能力的產物。
比如我寫了一篇文章,別人看到的就是這篇文章——這是一個結果。我寫這篇文章可能用了4個小時,但這4個小時寫出來的東西,其實是我對這個主題長期思考后的一次有針對性的梳理和呈現。
寫作不是一件可以瞬間爆發的事情,而是長期積累的系統產物。一篇文章的背后,有整個寫作系統的支撐,這套系統包括你長期對這個話題的思考、你長期閱讀和經歷后沉淀在腦子里的素材以及你長期積累形成的一套寫作方法論。
我們這一節還有個關鍵詞——穩定性。只有系統持續穩定,你才能持續產出穩定的結果。如果一棵蘋果樹沒有持續的土壤養分供給,沒有持續的光照、水分供給,它產出蘋果的能力就是不穩定的。
寫作也是一樣,如果你沒持續穩定的系統,你寫出來的文章就會是不穩定的,一方面是質量的不穩定,時好時壞;另一方面是持續能力不強,你會經常產生靈感枯竭、無法產出的感覺。
思考:這個系統能力包括我們的認知思考,眼界,對外界信息的敏感程度,收集素材和處理歸納的能力等;
蘋果樹是如何結出果子的呢?
首先有一顆種子,這個種子在我們寫作時,就是中心思想;
然后需要泥土和水的灌溉,對寫作來說是紙張和筆,呈現我們的思想;
蘋果樹還需要施肥和陽光普照,對我們寫作來說就是尋找素材填補文章的空缺,尋找金句畫龍點睛;
最后還要殺蟲防止被咬壞,在文章里是修改和再次從頭到尾檢查。
2.搭建一個穩定的認知系統
寫作不是只有文字工作者才需要打磨的能力,人人都需要寫作能力,寫作是你經營人生的一項底層能力,它可以提高你的表達和溝通能力,是鍛煉你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倒逼成長的最好方式,是學習效果和個人能力的放大器。
寫作是對輸入進行思考后的輸出,訓練寫作能力的三個核心要素是輸入、思考、輸出,其中,輸入是前提,思考是本質,輸出是結果,學好寫作,三者缺一不可。
練習寫作的第一步,重點不在技術層面,而在心態層面,要從心底接受自己暫時寫得差這個事實,要知道你最大的對手是自己,別人沒有時間笑話你。千萬不要等準備好了才開始寫,先干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從寫好一段話開始,堅持用正確的方法,持續訓練,你一定會越寫越好。 長期持續寫作,一定是因為你從本質上明白了寫作的重要性,并且能持續從中受益,能不斷看到自己的進步。
有時你需要借助外力來完成周期性的成長。
你要反復思考這些認知,直到你徹底相信。
提升寫作能力這件事就應該先相信,而后才能看見。
如果你為寫作搭建了這樣穩定的認知系統,你不會不重視寫作,你不會輕易放棄寫作,你不會不愿意公開寫作。
思考:簡單地說,要不斷的問自己寫作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為了什么在堅持,為什么需要提升?
3.搭建一個穩定的輸入系統
輸入是寫作的源泉,就如同泥土和水對蘋果樹一樣。如果你的輸入系統不穩定,你的輸出必然不穩定。
建立輸入系統,要堅持每天有一定量的閱讀輸入,持續積累,持續思考,這樣,在接下來的寫作中,才有新東西可以被持續征用。
要想提高寫作水平,就要養成持續輸入的習慣,搭建一個穩定的輸入系統,堅持讀好書,看優質文章,多積累經驗,多看好電影,跟水平高的人聊天等,持續汲取寫作的養分。
思考:我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看過電影了,一直以為這是一件無意義消耗時間的事情,但不是的,電影里有金句,有感人的畫面可以抄下來做案例,也可以看看電影是怎么把情緒波動變得如此明顯的,還有觀后感和影評可以寫下來。
4.搭建一個穩定的處理系統
所謂處理系統,其實承接著你的輸入系統。
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你的輸入就是低效的,其結果就是輸入也好不到哪里去。
處理系統就是你的思考系統,是指你如何思考、如何消化所學的知識。這個系統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和思考方式。
(1)可以做筆記。
做筆記不是寫文章,可以是段落式的、碎片化的。你每天閱讀、學習的時候,要隨時記錄下內容的重點和你的思考,只要你記,它們就有用,即便你以后不再看這些筆記,它們也是有用的,記筆記的過程就是在幫助你吸收和消化知識。
(2)可以做思維導圖。
做思維導圖可以讓你更好地梳理所讀、所學內容的框架,更容易理解其內在邏輯,你的學習會更系統。
(3)可以教別人。
我比較喜歡這種方式。我一直倡導教是最好的學,你會的要拼命教給別人。教的過程可以讓你發現自己以為明白了但其實還沒明白的東西,持續教不同的人同樣的內容,可以不斷加深你對這些內容的理解。讀書是常讀常新,教也是常教常新。
還有其他方法,當然,最好的方法是綜合運用,不局限于任何一種,我想,這才是更健康的系統。 你的處理系統穩定后,思考會成為你的習慣,思考力是寫作力的來源。
思考:自己明白的東西說給別人聽,別人未必明白,這時就需要調動自己腦海里的知識和舉例子使知識更加生動;
思維導圖的目的是明確學習部分,提煉核心關鍵詞,在第二天一打開時,就能想起昨天的學習內容。
做筆記可以當做以后的素材,也可以用于書寫自己的看法。
5.搭建一個穩定的輸出系統
認知、輸入、處理,這三個系統都是在為最后的輸出系統做準備,前面三個系統穩定了,最后的系統能差到哪里去呢?
所謂輸出能力,就是呈現能力,其實就是寫作技巧本身。
你的選題能力、擬標題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觀點提煉能力、編寫故事能力、成稿能力、排版能力、傳播能力、好文章的判斷能力等,都更偏向于輸出能力。
思考:這些技巧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練習來提高,而系統是熟能生巧后自然產生的勞動結果。
曾經有個人說,你刷題速度提升后,瞟一眼題目就會知道該選哪個選項,因為熟悉和下意識反應已經養成了自動調動腦海知識的反應。
6.搭建一個穩定的反饋系統
寫作能力持續穩定地進步,靠的是持續地反饋,通過反饋看到你的優勢和不足。
對于優勢,你要繼續鞏固;對于不足,你要一點點改善。
如果沒有穩定的反饋系統,就無法支撐你持續進步,這是必然的。
應該如何搭建一個穩定的反饋系統?
(1)首先,你要有一個可供你持續寫作的平臺。
這里我要提醒的一點是,我們的目的不是把每個人都培養成爆款文章的作者,因此我們不一味地追求給大號投稿,你只要找到一個能讓你寫的東西被幾千人甚至幾百人看到的地方,你就可以搭建這樣一個反饋系統。
因此,即便是每天寫幾百字發朋友圈也是可以的,你朋友圈里的人能給你提供持續的反饋。
另外,現在社群是比較好的分享寫作的地方。
(2)其次,你要持續觀察文章數據。
不管你在哪里分享你的文章,要養成每天看數據的習慣。多少人看了,多少人點贊了,多少人評論了,多少人分享了,你通過分享連接了多少朋友……這些數據是你每天監控的重點。
(3)最后,你要通過數據反饋提升寫作技能。
根據閱讀數的反饋,你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選題能力和擬標題能力,也就是洞察讀者需求和揣摩人性的能力。這項能力的提高不僅對你的寫作有益,還對你與整個世界的相處都有幫助。
根據點贊數的反饋,你可以不斷提升自己對文章質量的把控能力,促使你寫出更受歡迎的、更有價值的文章。 根據大家留言的反饋,你可以在和讀者的持續互動中了解你的讀者,進而更加清楚地知道他們喜歡什么、認同什么、懷疑什么、焦慮什么,你也可以知道大家怎么評價你、怎么評價你的文章,這些可以極大地改善你的用戶思維。
這就是反饋系統的價值。
思考:為什么有些人每一篇文章都能保持差不多同樣的收益,我想第一方面是因為水平能夠持續保持,然后有固定的粉絲支持,最后還有自己總結寫文章的心得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