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愛反思自己。每次上課,老師講到了一個不熟悉的知識點,我就要反思,這個知識點我有所欠缺,要補一下。接著舉一反三,還有哪些知識點也有相似的問題,把不熟悉的知識點找出來后,列個計劃,準備惡補一下。但是,沒時間!中學的時間是學校規定好的,沒有那么多自己的時間,所以計劃鐵定泡湯,而由于我反思、聯想、做計劃,耗費不少時間,所以我又有新的知識點拉下了。于是又開始新一輪的反思、計劃、泡湯,惡性循環下去。
這種狀態大約維持了1年,我很努力,不斷思考想提高自己的方法,但是結果越來越糟。
后來這個問題是怎么解決的呢?時間太緊張,不反思了。哪有那么多時間,不管那么一大堆待鞏固的知識點,先把當前的知識點搞懂再說,學到什么的時候就學仔細,沒有過多的計劃。最后在復習的時候,該補的知識點,也都補上了。
為什么要提這段歷史,因為現在的自己也是這種狀態,迫切想提高自己,每天都在反思,計劃,卻怎么都反思不完,計劃不完。沒有任何行動的時間。
這段歷史的根因是什么?不懂放棄!我想要的太多,一個知識點不滿足,想要把所有知識點全部補上。但是時間不夠啊,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我只能選擇一個最重要(比如拉分最嚴重)的知識點彌補,否則我每個知識點都無法彌補,甚至會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