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很容易半途而廢,很大原因是腦袋被掏空了,不知道該寫什么了。能堅持寫作的人是了不起的,很多時候是硬逼著自己無中生有,像擠牙膏一樣擠出文字來。
有的人看不到受益,也看不到希望,面對空空如也的腦袋,很容易就放棄了。寫作確實不容易,而我只想送你一句話:只管去寫,剩下的交給時間就好了。
朱婷是當今排壇最成功的世界級主攻,她出身農村,家境貧困,形容自己是體校“最不像樣”的小球員,起點最低,做動作最不像樣,但這反倒成為激勵她進步的動力。
在奮斗的道路上,枯燥、乏味、疲勞如影隨形,而朱婷應對的方法很簡單,“我們能做的,就是穩住心,專注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一板一眼把它做好”。
“我的成長經歷告訴我,通往成功的路沒有捷徑,有時候需要一點傻:不打折扣地按教練的要求去做,雖然每個人的天賦有差異,但是對于所有人來說,從量變到質變都需要積累。”
正是這股傻勁,朱婷從體校打到省隊,一路打到了國家隊,打進了世界最頂尖的賽場,并站上最高領獎臺。
“不行不會沒關系,但是練了一定會慢慢變好,專注過程就好,收獲多少,自己最知道。特別是那些暫時做不好的事,不用太在意,現在不夠好,不代表以后也不行。只要努力,就會創造更多可能!”
太多的人會計算投入產出比,他們付出一點點就想獲得巨大成功,總是想著速成,想著走捷徑,結果處處碰壁,一無所獲。
其實,成功不需要有多聰明,成功需要的恰恰是一股不計得失的傻勁,一股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