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一直認為,每去一個地方,人生就多了一份閱歷。親身見過、聽過做過的,將會融入自己的思維。一種感受感知,好的壞的都將擴充自己的判斷,豐富人生。所以腳步不曾停留下來,穿越千年,尋找潮州古城風貌。
去潮州,當然不能錯過牌坊街,這里的每一個牌坊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人們把這些牌坊用來表彰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的,也就是說每一個牌坊都有我們華夏人的傳統美德。
牌坊在唐代就有了,直到清代現代。經過歷史的滄桑,很多牌坊因為自然或歷史的原因損壞,現在看到的基本都是翻新的。不管牌坊是不是翻新,每一個牌坊背后的故事都是不可取代的。
比方這十相留聲,是唐宋兩朝先后有十位宰相被朝廷貶謫降職或因抵御外侮轉戰來潮的。他們都有很好的政績和文化素養,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潮州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促進了潮州文化教育的發展,故在他們離潮之后,潮人建坊來紀念他們。這里也看得出來潮人是懂得知恩圖報的。后面還有說專門建祠紀念韓愈的。
說了牌坊,那么也要說說這里有很多牌坊連成的一條街,許是我孤陋寡聞,但這也是第一次看到由多個牌坊連成的一條條具有規模且古色古香的小吃店、民宿、賣潮州特產的店鋪、賣粿條之類的街。
牌坊街上joe、琰琰、阿媛合影。也不知道joe這是什么姿勢,琰琰還是很可愛的,墨鏡下的阿媛也是呆酷的。
古城中隨處可見的人力三輪車,便于穿栓古城各個景點。
開元寺,位于潮州市區開元路東段。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建筑和著名的游覽勝地。開元寺前的梵天香界照壁,有意思的是,潮州開元寺正門常年不開,進出全部都是側門,具體原因不太清楚。
從側門進去首先見到的2005年建成的大悲殿,大悲殿在開元寺東側
在天王殿北面是開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中庭的南邊有兩株菩提樹,菩提在印度語的意思是“智慧” ,因此菩提樹也叫“智慧樹”。相傳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打坐,苦思冥想了7日7夜,終于大徹大悟成佛的。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上面有說到潮州人是比較懂得感恩的。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在潮州八個月,便讓潮州的百姓把潮州的江山都易姓為韓,潮州的江叫做韓江,山稱為韓山就是因此而來的,并且在韓山上修建了這座韓文公祠來紀念這位偉大的先賢。
在這里我們拍了一張合照,感受一下文人文地的氣息。
韓文公祠依山而建,古樸清凈。
天哥合影韓愈石像
在韓文公祠小伙伴的合影
竹,清麗又脫俗,清幽又雅致,清新又自在。自凈自清,自善自美。
景強 世杰,你們看到什么了,這么吃驚的一幕被記錄下來了。
旅游的好處就是與愛人相依相偎,即便皺紋布滿臉龐,感情依然歷久彌香。輕輕地給身邊的TA一個擁抱,感恩歷經現實風雨,依舊陪伴在你身邊的人,必珍惜。
橫跨韓江上的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
這里有十八只木船與二十四橋墩連接在一起形成梁舟結合的獨特格局。浮橋還可以洪水來時打開泄洪。故而有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獨特設計說法。
用一座座樓臺亭閣連接起來的橋,我又是第一次看到了。橋上的亭閣錯落有致,體態各異,雜而不亂,且色彩材質對稱統一。修復后的樓臺亭閣以灰色為主色調,讓人感到厚重、沉穩,體現濃郁的文化氣息。
橋上本來是有兩只鉎牛的,但道光二十二年,一場大水,東洲的鉎牛墜落江中,現在也只有一只了。
廣濟橋的一角風景
廣濟橋邊的從容笑容。
廣濟門城樓沿線保存了相當長的一段古城墻, 青磚砌成的高大城墻宛然靜臥在韓江岸邊。廣濟樓始建于明朝,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城樓其實是民國時期重修的。
這里的西湖很靜美,比不上杭州西湖的大家閨秀,但也小家碧玉。看著西湖牌坊下的人們,也是來潮州必然去的一個地方。
最后分享一下潮州美食,不要問我好不好吃,我不會告訴你。好吃不好吃,自己去吃,論體驗的重要性。
潮州的功夫茶,我沒有去喝,就沒法介紹功夫茶了。鴨母念我倒是吃到了,嘎嘎,忘記拍照片了。
【后記】
每到一個地方
我都想留下些痕跡
腳印或者照片
每到一個地方
我總會想帶走些什么
吃的或者玩的
每一次游玩
我都會認識很多小伙伴
細聽他們的故事
然后變成我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