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不僅是權謀的三國,還是情義的三國,譬如劉關張“結義之情”,劉備孔明“君臣之情”,貂蟬呂布“殉死之情”,但今天我要說的是曹操與荀彧出生入死,卻又大廈將傾的悲劇君臣情。
荀彧(xun yu)何許人也?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出身名門,跟隨曹操二十余年,擅長內政后方,當曹操在前方攻城掠地之時,常將荀彧留在大本營鞏固后方與軍資,“奉天子以令不臣”是他提的,郭嘉荀攸是他舉薦的,可謂一手將曹操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將軍輔上了丞相之位,被贊“王佐之才”。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備受信任,功勛累累的荀令君,卻在曹操稱魏公、魏王后走向了曹操的背立面,服毒自殺,悲劇收場,讓人嘆息。
以往的影視作品中,鮮有大量的篇幅來刻畫荀彧這樣一位大才,而《軍師聯盟》這個劇卻很用心的拍出了我心所想。
問題一:曹操與荀彧的關系到底是什么?
答:是君臣,也是創業合伙人。
荀彧出身潁川士家大族,曹操得到他,可不僅僅是得到了一個謀士這么簡單,他也得到了荀彧身后一眾士族勢力的支持。三國,不僅是魏蜀吳的斗爭,更有帝國內部士族與庶族之爭,而這股勢力的支持一直到曹丕上位當皇帝都是曹魏的中流砥柱。
曹操用人很有眼光,也是很有心計的,用荀彧,用崔琰都是如此;在電視劇前面幾集里,就曾對曹丕道出了這個“用人之道”。
而荀彧跟隨曹操時,曹操勢力之小、荀彧重要性之大、實權之重、曹操信任之多、兩人理想之茍同,都使得荀彧的地位不僅僅是臣, 而更像是一起創業,患難與共的合伙人。
正是如此,這兩位“創業合伙人”最后背道而馳的結局才讓人唏噓不已。
問題二:曹操為何要殺荀彧?
答:表面上是帝王將相為了權勢殺忠臣,實質上是兩人信念的背道而馳,曾經共同理想的轟然崩塌。
第十六集,荀彧為了司馬懿去找曹操求情,彼時的曹操已是魏王,而荀彧早有不滿,其中有這樣的一段對話:
荀彧:人之大錯,莫過于不忠不孝。
曹操:漢高祖所說,非劉氏稱王者,天下共擊之;而我稱魏王,在你看來,算是不忠不孝吧?
荀彧:明公,臣二十年前追隨你,就知道明公能夠匡扶漢室,二十年過去了,臣小心翼翼,指望著臣的理想和明公的志向可以并存,可是今日,臣只能回答“失望”二字。
曹操:好一聲明公啊,叫的孤汗顏,令君的失望莫不是覺得孤不再是漢臣了?
荀彧:當初我們曾一起起誓,永為漢臣,可如今司空不夠,丞相不夠,魏公不夠,大王也不夠,明公想要的是什么,一步之遙。
曹操:如若真如你所說有這一步之遙,你還愿意隨我走下去嗎?
荀彧起身,屈身拱手。
“平亂鋤奸,臣可與明公并肩,拜將稱王,恕臣不能與大王同行了”
默然而去。
第二日,曹操送去了一個食盒,荀彧打開是個空盒,瞬間明白其中深意,含笑服毒而死。
在此,不得不說,荀彧最開始追隨曹操,他們的理想信念是一樣的:匡扶漢室,平定亂世。可最后,曹操的天下越打越大之時,他的野心就變了,理想信念也隨之改變:平定天下之后稱王稱霸,為曹家后世子孫留下一片龐大的曹魏基業。而荀彧的理想信念卻一直未變:匡扶漢室。
也許,這世上比生命,比千秋基業更難得的是人心所向,是理想、信念的統一,如若不能統一,荀彧的死就不是偶然了。
問題三,送空盒就代表賜死嗎?
答:是
曹操給荀彧送了一個空盒,荀彧就自殺了,這個疑點在網絡上眾說紛紜。而我認為,這個“空盒”確實有賜死之意。
古代當官的工資稱為“俸祿”,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吃你的飯,為你辦事。而曹操送來一個空盒子,這意思很明顯了:從此以后,我不再給你飯吃了。
曹操是詩人,詩人的做事風格肯定與常人有異,而荀彧又是個聰明人,最能懂曹操心意,如此一來,就服毒自殺了。
最后,我為荀彧之死而惋惜,卻不認為曹操有錯。
在這亂世之中,誰能統一天下,還百姓太平誰就有資格稱王稱帝,一個懦弱、腐敗無能的漢室朝廷不要也罷。
說到底,曹操與荀彧二人,一個開拓新時代,一個守護舊朝廷,信念不同罷了,沒有對錯。
個人微信公眾號搜索“郭鳴睿”,音樂,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