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寫作團 151|被同事Diss之后的反思

昨天下午,回到公司與老板進行了將近4小時的升職談話。
談話是其次,重要是深度對話,這也是老板在常用的管理風格。
本以為會是正常的風平浪靜,
結果卻出乎意料,老板對我肯定的同時,
也提出了一個似乎是在我認知盲區里面的東西。

你的目的性太強,卻不太重視別人的感受。
老板舉出了兩個我從來沒有想到的可能:
有同事反映說,“我膨脹了”......
有同事反映說,“我在工作時間比他們短”....

實話而言,我并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評價。
而且當下,我竟然對老板的所講的東西,竟然可以完全的不認同。
作為我個人,從來都是講求實證主義,而且講求的是證據,
但同時,我也明白每一個人都有認知盲區,
對于這種出乎意料的類批評的評價,我更多的部分是在好奇,而且當中可能深藏非常有價值的觀點。
于是,在頂住了表層的憤怒之后,我開始與老板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對于問題1:膨脹了。
老板給出的提示是:“你確實是在認知上,比團隊里面的同事高出比較多的水平,
對于一個給出的問題,你一眼就可以看出當中的本質是什么。
而且在你的風格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就是你不在意別人評價。
別人對你的評價是好的,你會忽略,因為你知道沒有營養。
別人以你壞的評價,你會批判地去接受,也會對別人那些無理的假設,低級別的假設沒有興趣。
以上種種,可能都是你性格的優勢。”
但是,這當中就有一個問題了,
你不在意別人的肯定,你沒有給出足夠的交互反饋給別人,只認為別人是過譽。
你不在意別人對你那些錯誤的批評,比如別人說你“膨脹了”,
但是你在這里,就有了一個編譯相同的誤差,因為同一句話,哪怕別人批評與中傷你,
你都不予以回擊。可能我能夠理解你,但是很多時候,別人可能就會誤會。
這樣別人因為你的不回擊,就會總是以為你自己比他們更強,哪怕我知道你是沒有這個意思....

前一秒種,我其實還是將精力集中在別人的評價之上。
后面,卻突然明白到了自己的認知盲區所在:
(1)你假設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就從來不在乎別人對你的好/壞評價
(2)不區分工作與社交場景,因為Keep Real,不希望將自己隱藏起來,
只是希望將快樂給別人。
(3)一般面對別人的評價,不論好與壞,我都是非常功利地逆向思考,
好的,我直接PASS,因為我不需要別人肯定。
壞的,我就聽我認為對的部分,忽略沒有用的部分。

這樣歸結下來,就會有以下問題:
(1)別人會因為經常得不到反饋,然后就會將這種東西解讀為“膨脹”。
(2)我的工作其實比其它人有要累多了,但是我從來不喊累,這件事情反過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因為,你不喊累,別人就會以為你很舒服。
你太真實,你正常休假,帶女兒去拍百日照,打疫苗,你把這些事情在群里說了,
但別人就從來不會看你那天是否請假了,而是只是認為你不忙。
最后,別人會誤解你一直沒有把時間花在客戶那里,因為你效率高出別人一截。
6點起床,同時下午3點就搞定事情,錯峰出行。別人休假,你回公司加班。
這些東西,你不去說,根本沒有人知道與相信。
這再次說明了一點,你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苦與累,
某程度上來說,并不是一件做得聰明的事情。就算你讓老板很放心,但是同事們卻會因此覺得你
有問題
(3)最后,就是對于別人的回應,平時群里的一些小道和八卦,各種無聊的事情,
你都不喜歡跟他們去討論,而且一旦你一討論就直擊核心,最后反而會別人覺得你不合群。

實話而言,以上這些想法,從來沒有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面被人所提及。
而我自己,也從來沒有意識到以上這些東西的存在。

教訓1:人言可畏,如果不是老板對我了解的話,可能別人就會趁機在這里大做文章。
無論你平時心多大,還是要注意到別人對你的交互,哪怕多不愿意,你也要和他們多配合一下,
因為,你無論能力多強,你強不過一個集體。你再強,你也要跟別人進行協作。
而在每一個團體里面,個體強并不是最重要的,你更加要注重到集體的力量。
這一點,是我原來沒有認知到的盲區。
再推廣一下,其實自己是有英雄主義的影子存在的,總是有挑戰就接下來,從不畏懼。
但是,你總不是神。
在家庭,你再強大,需要不同的分工去將一個家庭協調好。
在公司,你再強大,你除了自己要強,還要承擔團隊更強的部分,
而團隊作戰的部分,才是管理者更重要的技能,而不是只是一個專家所獨有的。
如是你想成為專家,這部分你可以堅持自己而不必聽老板的建議。
問題就是:你在團隊里面的定位是什么?
由于目前這幾年我的發展重心都不在本職工作,所以,對于工作的定位,
我就是完成自己的任務即可,而不是帶動團隊前行。
但是,我這種過去專注的行為,某程度來說,是不利的,我需要就一部分時間放在這種交互上面。
或許效率可以慢一些,但是不要忽略了帶領團隊提升的能力提升。

教訓2:在工作中,還是要適當的劃定出一個特定的自我。不要把所有的同事都當成是你的兄弟。
你不去評價別人,不代表別人不會去評價你。
所以,發而不要將太多的自己生活的片段與同事在公司群里面分享。
你以為你對別人沒有怨恨,但是不帶代別人不會對你有怨恨并在老板面前大做文章。
某程度上而言,有的人自己不愿意提升,也不愿意你超車。
這次而言,實在是讓我見識到這樣的事情,雖然我不知道是誰,也不在意是誰。
但是,只要問題出現,肯定就說明了自己有這樣的假設不對。
對于你沒說出來的任何事,別人就會對你進行猜測,不管對不對。
好也猜,壞也猜,無論對錯。而且不負責任。
你總是假設評價是有失公正的,自己不會去評價別人,別人就不會去評價你。
但事實卻出乎你的意料,有這樣的現實存在,你就要去規避。

教訓3:要學會叫累。在是因為畢業時問,曾經有過連續29.5天連續出差熬夜的工作。
這樣的高壓工作我堅持了兩年。所以,無論現在或者未來,我都不習慣在字典里面出現累這個詞。
特別對于工作,我從來沒有說過累。
但是,某些同事,明明做事慢,還要天天說累。奇怪的就是,老板竟然相信了,還反過來問我,
你是不是在偷懶,否則你為何不累?
最后,當我把我每天12點睡,6點起床,周六日一樣回辦公室加班的事情告訴老板。
他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因。
某程度上,你不說,別人就會按照默認的假設去分析你,并且對你進行評價。

綜上分析:
我在認知上有以下偏差:
我認為每個人的編譯器與世界觀是不一樣的,而每一個人都像我一樣容忍并接受人的多樣性。
當你認知到這此特性之時:
你不要選擇用認知去規避這樣人性,“大智”是我的追求,
但是“若愚”部分,我真是做得非常非常差,因為你要去與別人做交互,
你首先就需要融入大家,而不是遠離大家。

平心而論,這樣去選擇做一個平衡,又可能與你身處的環境是關系的。
有些團隊,要求的平均水平,認知深度不需要大突出,但是群體協作十分重要。
有些團隊,要求你個人有很強的單兵作戰與決策的能力,強人與強人之間的PK,才能更加激發起對方的能力。
而我自己而言,身處的環境,似乎不是最適合自己風格。
但至少,在我有能力離開這個環境之前,我無法左右自己環境,只能適應。

這就是自己的反思,真的很感謝老板的提點,
讓自己又發現了一個重要的思維盲區。
我總是認為,這些啪啪啪打臉的地方,就一定有自己的問題,
也有一些,可能是別人的自己的錯誤解讀。
最重要的,不是分辨別人說的對與錯,而是這些評價本身激發起你自己什么樣的反思。
讓你自己對未來,對自己的認知有什么樣的補充。
我對這些評價,只會批判的接受。
全盤接受,就是為別人所控制。不接受,就是你對自己的盲區視而不見。
罵你的,那些反對的聲音,某程度上才最有營養,也有很多毒素。
學會廣開言路,排毒潤膚,才能更好地認知自己,認清環境,認知世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