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太焦慮?看如何做一個淡定智慧媽媽!

接到幼兒園老師電話

姑娘生日那天中午,幼兒園老師從學校打來電話,說發現姑娘上顎有紅點,由于最近手足口與皰疹性咽峽炎高發,建議接回去觀察。

我一聽緊張起來,去年這個時期,姑娘就得過皰疹性咽峽炎,還記得當時她淚眼汪汪難受的樣子,難道今年還要遭同樣的罪嗎?

但馬上我就冷靜下來,分析后覺得問題應該不大。

一方面 ,她去年得過這種病毒感染的病,會對同類病毒產生抗體,再感染的幾率比較小(當然也不排除被其它類型的病毒感染);

另一方面,她這段時間在家能吃能睡,精神很好,也沒有發燒的癥狀。雖說這類病都會有個潛伏期,但是按病程表現來看,如果上顎已經出現了紅點,不應該已經歷過高燒階段了嗎?

不管怎么說,我決定先把她接回家來觀察一下。正好那天是我辭職在家的第一天,老師電話打完我就去了幼兒園,10分鐘后就到了家,正好趕上了和家人一起其樂融融吃午餐的時光。

不管怎么說,我決定先把她接回家來觀察一下。正好那天是我辭職在家的第一天,老師電話打完我就去了幼兒園,10分鐘后就到了家,正好趕上了和家人一起其樂融融吃午餐的時光。

后來在家觀察了一周,如我分析那樣,并沒有出現發燒、食欲不振、出水皰的情況,我松了一口氣,感嘆我和娃又逃過了一劫,相信但凡自己孩子得過手足口與皰疹性咽峽炎的媽媽都能懂。

想要在育兒路上做一個淡定的媽媽,實在是太不容易了!現在是信息爆炸時代,很多與寶貝相關的負面新聞都會讓我們無比焦慮,比如《2歲女童誤食“奶粉”中毒,導致嘴唇嚴重灼傷》;《7歲兒童反復高燒,最后口吐鮮血死亡,死因竟然是一根魚刺》;《媽媽誤給感冒女兒吃成人藥片,導致女兒耳聾》……

我之前也曾被這些新聞弄的無比焦慮,害怕自己因為無知或粗心大意,給女兒帶去無法挽回的傷害。后來隨著自己在育兒知識上加強學習,碰到事情后,也可以相對從容的去處理。(絕對從容是不可能的,那畢竟是自己的娃啊,心疼是在所難免的)

怎樣才能做一個淡定的媽媽?

01

疾病篇

做為一名媽媽,需要了解寶貝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容易患哪些疾病,有什么癥狀,應該如何處理。

在這里給大家推薦一本特別經典全面的育兒書籍,叫《定本育兒百科》。這本書從嬰兒誕生前一直寫到孩子上小學,內容包括特定年齡段孩子的喂養方法、環境、異常情況、小兒常見疾病等,詳細解答了育兒時遇到的各種問題,細致入微,全面周到。

由于書本比較厚,媽媽們可以當做工具書來使用,自己寶寶是哪個年齡段的,就看哪個年齡段的特征,或者遇到問題時,臨時進行查閱都可以,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媽媽們的焦慮問題。

還記得姑娘在6、7個月大時,有次突然高燒,我當時觀察她,雖然精神不如發燒前,但也不算差,也沒有咳嗽流鼻涕的現象。

我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有留意到作者說“幼兒急疹”是嬰兒在周歲前必須要度過的關口,大多數嬰兒都會有這個經歷。嬰兒首次出現高熱也多半是幼兒急疹。不論從年齡段,還是癥狀來看,我姑娘都很像書中描寫的“幼兒急疹”,因此我并沒有急于送到醫院,而是在家觀察,讓她好好休息,多喝開水。如果發燒溫度低于38.5℃,我就給她物理降溫,當發燒超過38.5℃時,給她喝退燒藥。

就這樣在家護理了三天,經歷了娃反復高燒與她姥姥強烈要求去醫院但我不同意的對抗,在第四天的時候,終于看到女兒背部出現了我盼望已久的紅點點,我一直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從此也奠定了我在娃姥姥心目中“淡定媽媽”的形象,后面姑娘再生病,都會比較聽我的建議。

其實有很多疾病都是可以自愈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幼兒急疹”、還有現在高發的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輕癥),輕微感冒等。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好好護理,讓孩子多喝水以及充分休息。

如果家長能夠對自愈性疾病有一個比較好的了解,不僅可以避免去醫院排隊、掛號、等待等造成的各種焦慮,也可以減少寶寶去醫院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因為醫院有很多的耐藥菌,寶寶感染后有可能還會加重病情,經常上醫院也不利于寶寶的情緒穩定。

當然,每個病要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感冒如果是細菌感染就不可能通過物理療法來治療。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是自愈性疾病?

話題又回到了最初,還是需要媽媽們多加強學習。不管怎樣,媽媽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及時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狀態不好時該送醫院得果斷送醫院,不能因為盲目相信自愈而延誤了病情,畢竟交給專業人士判斷,會更放心一點。多學習的好處是,當我們懂的多了,就不會那么慌張,能更好的護理自己的寶貝了。

02

常識篇

在網上曾經看過兩個觸目驚心,但讓我印象深刻的新聞。

一個新聞是一位媽媽給自己女兒吃了未煮熟的紫薯,導致女兒中毒身亡;另一個新聞是一位媽媽3歲的兒子吃饅頭時噎著后,媽媽不停的喂兒子喝水,導致饅頭發脹堵住喉嚨,孩子最后窒息而死……

我們不是百科全書,不可能什么都懂,我覺得比較安全的方式是:不熟悉的食物盡量不要碰,如果要碰,一定要多查資料,做到心中有數后再去處理,飲食無小事。

還有小時候吃東西噎著后大人都會說“趕緊喝水”,或者吃魚被刺卡后會告知用飯團咽下去。隨著逐漸長大和各類新聞的報道,才知道原來這種習以為常的處置方式原來是錯的。

通常容易造成兒童窒息的食物有:果凍、堅果(經常被報道,仍然出問題);魷魚絲、牛肉干(干、長、硬);花生醬(太黏稠);櫻桃、龍眼(去核后再吃);芹菜、豆芽(纖維豐富,不好咀嚼,剁碎了再吃);大肉塊(不易咬爛,強吞容易噎到);長面條、粉絲類(太長,不易吞食,建議弄斷再吃);多刺的魚(極易被卡到)。


媽媽們可以學習一下異物卡喉急救法——海姆立克法。(由于篇幅受限,具體不再贅述,如果有不清楚的媽媽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人在囧途》這部電影中,王寶強就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的讓一位老太太吐出了卡在喉嚨里的棗核,挽救了老人的性命。

海姆立克法并不復雜,但這種簡單的方法在發明后的40年間,已經拯救了上萬人的生命。尤其是在5歲以內的兒童,異物窒息是兒童意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03

教育篇

除了保證孩子健康成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相信很多媽媽也是操碎了心。

就拿微信上曾經刷爆朋友圈的陪孩子做作業的段子來說吧:


當時看到這些段子的時候,我女兒剛上幼兒園小班,每天一放學就是無憂無慮的玩耍,從來沒有體驗過陪孩子做作業的經歷,所以看到這些段子時,我的態度是:“哈哈哈,太搞笑了吧,有這么夸張嗎?哈哈哈……”

現在我女兒上中班了,老師偶爾會布置寫阿拉伯數字的作業,于是大家眼里溫柔,脾氣好的我,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也開啟了咆哮模式:“你這個1怎么寫成曲線啦?”、“你這個8是在躺著睡覺嗎?”、“腰挺直,頭抬起來”……

每當面對孩子一寫作業就各種“頭疼”、“肚子疼”、“上廁所”、“要喝水”時,我總是又好氣又好笑。總是在心里默念:“淡定、淡定!”

有次陪孩子寫作業時,孩子爸剛好在家。估計他看不下去了,大手一揮“怎么這么沒耐心,我來陪!”,我趕緊溜到書房去了。結果沒多久,就響起了爸爸的怒吼聲與孩子的哭聲,這……

陪孩子寫作業,確實是家長們普遍的難題與煩惱。究竟怎么輔導孩子寫作業才有效呢?有如下三點建議供媽媽們參考:

一、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比做作業本身更加重要。為什么陪孩子寫作業時容易發火?因為看不慣孩子寫作業時的各種表現。

比如做作業拖拖拉拉、寫作業時敷衍了事、不愛自己獨立思考,依賴心強……

孩子寫作業的良好習慣,在小時候沒有養成,長大后想要糾正,就會非常困難。

我和姑娘約法三章:

1.放學一回來就先完成作業,作業做完后,才能吃好吃的東西、玩想玩的游戲;

2.做作業時,坐姿一定要端正,不能含胸駝背;

3.做作業過程中不能講話,集中注意力。

目前試行了快半個月,眼看著一天天的有進步,感到非常欣慰。

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淡定+耐心

有的媽媽陪孩子寫作業時精神一直緊繃著,孩子每寫一字,每做一題,就忍不住叨個沒完:

“用橡皮別那么大勁”;

“剛才怎么跟你講的,是不是傻?”

孩子稍稍停頓,就開始兇:“現在幾點啦,你想拖到什么時候……”

好吧,我承認,這些錯誤我都犯過。

若父母陪孩子時很狂躁,孩子一定能感受的到,于是孩子做作業時戰戰兢兢,把完成作業當成任務與痛苦;若父母陪孩子時非常耐心,情緒穩定,孩子也會受到感染,慢慢平靜下來,認真完成作業。

我現在陪姑娘做作業時是這個畫風:

她把8寫歪了,我會呵呵一笑,說:“喲,這個8是困了嗎?怎么躺下來了,我們來寫一個精神抖擻的8,好嗎?”

當娃不知不覺的把頭靠近作業本,我會輕輕的扶一下她的頭和背,孩子瞬間明白,趕緊調整自己坐姿;

當她做著作業時突然跟我說:“媽媽,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一件事可好玩了……”,我會把手指放在嘴邊,對她說:“噓,做作業時不要說話哦,做完了告訴媽媽。”

現在我輔導她做作業,已經非常和諧了,不再出現“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到寫作業,雞飛狗跳,烏嗷喊叫……”的畫面了。

三、不要做監工型的媽媽

在陪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上,媽媽千萬不要當監工,拿出警察抓小偷的本事,緊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一絲一毫不放松。

設想一下,假如你開車的時候,坐在副駕駛的人一刻不停地幫你操心:“并線并線”,“打燈啊,你怎么又忘了”,“超車,超過它,哎真笨呀!”時間一長,你會不會有扭頭沖他喊“閉嘴”的沖動?

如果在孩子寫作業時,時刻盯著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或者形成依賴思想。

有段時間陪姑娘做作業,她每寫一個數字,都會問我:“媽媽,這個數字寫的好嗎?”我最初會回答:“嗯,這個字寫的很漂亮”或“哎呀,不行,好丑”。后來我覺得這樣不是長久之計,于是故意去洗個衣服或上個廁所,離開一會兒。離開之前對她說,你自己判斷寫的好不好哦,寫的不好的擦掉重寫,媽媽一會兒來檢查。慢慢的,姑娘也會自己判斷數字寫的好壞,不用每個都問我了。

陪孩子寫作業是比較累心的事,媽媽們一定要掌握好方法,控制好情緒,這樣才能有好的效果哦。再給媽媽們推薦一些比較好的書籍吧:

哈哈,開個玩笑。

作為媽媽,應該多抽出時間去學習育兒知識,各種各樣的知識都得知道一點,而不是隨著自己的性子來。現在很多育兒知識在網絡上面都流傳開了,但有些媽媽不太愛學習,更喜歡刷抖音,玩消消樂。有時候我們多懂一點育兒知識,在關鍵的時候,會幫我們節省時間,節省金錢,甚至挽救寶寶生命。

你可以不是一個高學歷媽媽,但你一定要做學習型的媽媽。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1年10月20日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曉曉打了個噴嚏,媽媽有點緊張:“怎么了?”卻說成了:“怎么辦?”說完...
    羊羊羊羊汪閱讀 9,474評論 2 14
  • 親子日記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開始寫親子日記,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希望自己可以堅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兒貝貝閱讀 7,706評論 2 22
  • 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股東無償轉讓未實繳的股權之個人所得稅繳納問題研究 目錄 一、基本案情. 1 二、是否要繳納個人所...
    雪律之思閱讀 4,701評論 0 0
  • 前天晚上睡覺了,躺下并沒有睡著,可是突然之間腦子里就一直清晰的記得我心愛的山地自行車被騎車碾壓過的事情。雖然當時的...
    一訪文閱讀 324評論 0 7
  • 當時光升騰起 離別的無奈 這個世界已經頹敗 像一只破碎的鼓 沒有了未來 每日每夜呼喊你 向著天際的大海 時時刻刻...
    極樂一切閱讀 244評論 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