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書籍清理中,打算把一些囤積已久的書翻翻后處理掉,然后翻出了幾年前買的一本書《苦澀減肥法》,一口氣從頭到尾看完了。書不長,是一個有著二十多年減肥體驗和研究的日本健康管理師寫的。
本書30秒總結
本書指出減肥的關鍵在于味覺力?,F代社會中廣泛應用的食品添加劑使得我們大腦捕捉味道的能力日趨下降,陷入到了“味覺遲鈍”的狀態。作者提倡吃天然食物,尤其是綠葉蔬菜,比如卷心菜和生菜,努力品嘗體驗其中的“苦味”和“澀味”,一段時間后沉睡的味覺就會蘇醒變得敏銳,從而會漸漸抵制加工食品中的糖類油脂類的味道,進而改變飲食習慣,達到無需節食無需運動無需花錢的終極減肥法。
就這么簡單? 對,就這么簡單。作者依靠這種方法在半年內成功瘦身7公斤。但是我想說,依據這個出發點,還可以創造出各種花式味覺減肥法,只要它是天然的味道,比如《甜味減肥法》——細心品嘗天然食物中的甜味,來自米飯的香甜,水煮豆子的甜味,彩椒的甜味,水果中的果糖甜味;還可以有《酸味減肥法》——仔細品嘗天然食物,獼猴桃、檸檬、山楂中等食物的酸味;還比如《辣味減肥法》——仔細品嘗食物中天然的辣味,比如天然調味料咖喱芥末花椒等的辣味等等……這些無一例外都可以提高味覺敏感度,從而減少對加工食品的依賴,達到減肥的目的。
作者偏偏選擇了苦澀這種味道,卷心菜成為了突然間打開了作者飲食轉變大門的一把神奇鑰匙。作者在阿育吠陀飲食法中被“品嘗蔬菜的天然苦味”這句話所打動,開始堅持品嘗涼拌蔬菜中的苦味和澀味,這種味覺體驗引發了一系列的飲食習慣的改變,最大的變化就是不吃甜食了,并且讓曾經苦不堪言的減肥過程變成了一種享受。
苦澀引發的味覺改變
然而,每個人的笑點都不一樣,每個人能夠被改變的燃點也不一樣。卷心菜的味道讓作者參悟了味覺體驗,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從卷心菜中引發這種感悟。這是一把神奇的鑰匙,但不是一個通用的法則。雖然所有成功不反彈的減肥必然都是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和合理化,但是如何走到這一步,就是各各看各的造化和機緣了。絕不僅僅只是作者所說的“只用品嘗綠葉蔬菜的苦澀味道,其它的什么都不care”的這種方式。吃幾口卷心菜是否能引發通向減肥的一系列微妙變化就因人而異了。不過,本書中所提到的以下觀點我覺得還是挺有價值的。
胖子的死循環法則:易胖的人喜歡吃容易讓自己發胖的東西。
易胖環境讓我們無處可逃:我們處在一個易胖環境和壓力環境中,身邊的食品越變越甜,大量的添加劑使我們的味覺越來越遲鈍,我們的大腦從記取蔬菜的原有味道,變成現在最熟悉谷氨酸鈉(常被使用化學調味中)的味道。超市和地下商場,到處都是引人垂涎的美食甜點,而壓力的增加也讓我們對味道的敏感度下降,大腦需要更強烈的甜味刺激才能滿足。
六味平衡與飲食滿足感:六味對調節體內平衡的作用。在日常飲食中攝取甜味、酸味、咸味、辣味、苦味和澀味這六種味道,可以有效防止營養不均衡,使身體達到一種營養平衡。并且六味都具備時進餐會獲得滿足感。一味地只吃同一種味道的食物,就有可能飲食過量。偏食無法帶來滿足感,也是減肥的天敵。六味的平衡。
總之,我不否認這本書中觀點和切入點的獨到性,但是也不認可它的片面性。
文末推薦
如今市面上各種各樣減肥法的書籍和方法很多,各種奇特的方法也層出不窮,為了避免陷到某個坑里爬不出來,還是推薦一本書《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國營養學會著書,平衡的飲食知識,并且還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不是某一個作者個案的經驗,也沒有奇葩觀點??赐炅诉@本書,會對健康飲食結構有整體的大局觀,不會陷入到對某一種食物,某一個食物,某一種味道的執念中去。
減肥是一場奇特的改變,不只是身體的。卷心菜苦不苦,誰知道呢?
后言:在大阪,我最喜歡だるま這家炸串店。點了餐后店里會先送一疊生卷心菜,也許是為了在吃炸串前重置一下味覺,也許是為了解膩。在吃了那么多炸串后,我也還記得那卷心菜生澀中帶著些許令人回味的清甜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