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寫作文,大家都不會陌生,從小學開始我們就被要求寫作文。
曾經,語文是我引以為傲的科目,作文也經常被當作范文被老師表揚,但看過《完全寫作指南》這本書,我才發現自己從來沒有寫作過。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很多自己常犯的一些錯誤,相信很多人也像我一樣,對于寫作常常無所適從,那就和我一樣直面這些誤區,因為認識到問題,問題也就被解決了一半。
等準備好了再寫
以前我總以為,寫作就是要在一個安靜的環境里,等靈感來了,就會文思泉涌一揮而就。
有時候遇到某件事有了一些感觸,當時沒有及時記錄下來,事后往往會遺忘掉。就像去年第一次帶孩子出國旅行,事前準備了本子和筆要記錄,卻至今也沒有寫出一篇游記。
準備往往是一個借口,是我們想要拖延的信號燈。每當這個信號想起的時候,我都會告訴自己:完成比完美重要。
誰都是從不完美開始的,沒有人一上來就能寫出爆款文章,都是日積月累練習的結果。現在寫下的每篇文章都是未來的通行證。
對于時間被碎片化的上班族來說,很難找到大塊的時間端坐在書桌前,那么如何開始寫作呢?
在《完全寫作指南》里,作者提煉出了六個寫作步驟: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寫初稿、修改。其中頭腦風暴和寫提綱都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寫初稿和修改的工作在手機上也可以進行,利用好通勤時間,在地鐵上也可以完成一篇文章,我在簡書上寫下的兩萬多字都是利用碎片時間完成的。
沒有目的的寫
我們為什么要寫作?不外乎這兩種:寫給自己看和寫給別人看。
寫給自己看的是日記,寫給別人看是積累影響力。可是為什么別人會喜歡看你的文章呢?
1.有用。能夠幫別人省時省力,通過你的文章,別人能夠學到一些技能,獲得新的認知。
2.有共鳴。用文字表達出的感受和觀點,正是別人想要說卻不知如何說的,才會與觀眾產生共振。
沒有目的的寫作,往往是自嗨式的,自己寫的很爽,卻往往帶給別人不了什么價值。要讓寫作發揮最大的作用,必須是作者和讀者的雙贏。
明確了文章的寫作目的,才能夠準確傳達出觀點和事實,讀者閱讀起來也會更加輕松。不要讓讀者陷入云里霧里,不知所云的狀態。
正如暢銷書《心靈雞湯》的作者所說:無論是誰,要寫什么,打算寫給誰看,都是相當重要的。
一氣呵成的寫作
寫作與我們平時交談不同,交談是可以隨心所欲的表達,而寫作是傳遞知識信息的腦力勞動,在苦思冥想之后終于寫完了一篇文章,只想著終于可以萬事大吉了,卻忽略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修改。
修改意味著是自己對自己的否定,我們的大腦最喜歡自欺欺人,這讓我們產生能力錯覺,容易自我感覺良好。
成功的人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找出自身的弱點并克服不足。
修改就是要查漏補缺,一方面避免了不必要的錯誤,另一方面也能夠提升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建立起自測的系統,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也能夠促使我跳出舒適區,進行有目的的練習,快速提升寫作能力。
以上都是我在寫作中經常會犯的錯誤,除了這些,還有詞不達意,內容空洞,觀點不清,論證不足等一系列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東西,在《完全寫作指南》里我已經找到了: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寫作目的,體察讀者的需求和關注點,然后再經過大量的刻意練習,在工作中、個人生活中、校園生活中去不斷的運用。
書中還列出了很多事例,涵蓋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遇到問題時,可以把它當作參考書來翻閱。也許在數字化時代里,在新媒體興起的大環境下,有些東西看起來似乎過時了,但底層的邏輯是不變的,想要把產品推銷出去,最重要的是贏得用戶的信任;想要寫出好文章,重要的是要了解讀者,明確目的,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結構邏輯清晰,信息傳達清晰準確。
如果你和我一樣,不善表達,對寫作毫無頭緒,提筆難,不如看看這本書,也許它會給你一些信心,幫你推開寫作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