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23人脈管理《別獨自用餐》

最近與朋友討論到人脈管理,對于這個話題自己非常明白其重要性,而且是人生八大維度的重要一個方面。但一直做得不好,所以最近讀了《別獨自用餐》這本書。本書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講述一個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從給人當球童起悟出的人際交往和人脈對成功的重要性,最終成為成功人士的故事。

《別獨自用餐》

這本書系統性地介紹了人脈思維與技巧,我從知行合一兩個部分做些整理:

中華提綱

第一部分 知——建立社交思維

1、要有自己的圈子

當今社會最寶貴的便是人脈資源,它是你和你所屬圈子所擁有的信息、知識、信任的總價值。人脈決定命運,我們接觸的是什么人,我們就是什么人。我們的收入、情緒、健康都是由我們接觸的人群及接觸的方式決定。

一個人的成功,85%來自社交能力。書中提出了讓人終身受益的社交法則。這些法則將改變人們思考人脈的固有方式,通過持續地改變生活中看似不經意的行為,從而獲得更有價值的人脈關系。

2、慷慨待人

作者在書中強調一點:真正的社交不是索取,而是努力給予,不要問別人可以給你帶來什么,而是要問自己可以為別人做些什么。

也許有些人就有疑惑了,那些優秀的人,資源那么多,能力又比我們厲害,我們能給予別人什么呢?其實這也是我的疑問。作者告訴我們,如果你真這樣想,那就錯了。

作者法拉奇小時候因為家里窮,在俱樂部里面給波蘭太太當球童。在每場比賽的早上,作者都會走遍整座球場,測試球在草地上滾動的速度和方向,努力幫助波蘭太太贏得每一場球賽。因為作者貼心和努力,不僅拿下了“年度球童獎”,而且還在波蘭太太的推薦下,認識了很多圈子里的精英人士。

正是這段經歷,改變了作者的世界觀,并認識到了關系的偉大力量。他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只要你主動給予對方幫助,對方也會回饋給你。

比如當下這個時代,你想結識知識達人,你可以想方設法地給對方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幫助,比如你懂得設計,你可以幫他進行簡單的文字排版、圖片美化等,如果你懂得社群運營,你可以主動幫忙打理社群。這些事情其實并不難,但是卻能讓你和對方建立互動,并給他留下一個好的印象,當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時,對方第一時刻就能想到你。

其實每個人而當你不斷為他人創造價值的同時,你也同時在增加自己的價值。

3、未雨綢繆

人脈擴展不是等你準備好了或有時間了再去聯系別人,而是在平時就要做好準備。把潛在客戶當朋友結交。

找到可以結交朋友的途徑,比如現在的線下讀書會或是一些線下的其它活動,社群、業余活動、校友會等等。

4、要有初生牛犢的精神

我們很多情況下覺得牛人都是高不可攀的,因此懷抱被拒的恐懼,遲遲無法鼓起勇氣向牛人靠近。其實勇敢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最壞的結果不過是遭別人拒絕,但是如果你不嘗試,可能連被拒絕的機會都沒有。

關于這一點,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法拉奇的父親。法拉奇的父親是一個鋼鐵工人,從小沒上過學,但是卻一直希望自己兒子可以跳出工人家庭,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他思來想去,覺得自己身邊最能幫得上忙的,就是他的老板麥克納。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很可能這時就會開始打退堂鼓了,認為自己和老板身份地位差距那么懸殊,對方憑什么會愿意幫自己呢。但是法拉奇的父親卻認為這是他唯一的機會,于是他大膽地向老板麥克納,提出了想要見面的請求。聽到這個消息的麥克納反而覺得很感興趣,答應和法拉奇見面。

就這樣,憑借著法拉奇父親的勇氣,法拉奇最終得到了麥克納的推薦,進入了美國最有名的小學讀書,人生從此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5、要建立清晰的目標

一個人的使命目標和社交圈子是緊密聯系的。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就要接近什么樣的圈子。你的目標越具體,你的社交軌跡就越清晰,就越容易吸引那些與之相關的人,那么你離成功也會越來越近。

那我們要如何制定我們的目標以及建立人脈呢?作者有一個很好用的方法叫做“人脈行動計劃”,這個計劃分為以下這三步:

(1)找到自己的三圈交集,激發藍色火焰,制定有利于完成自己使命的目標;

(2)思考哪些人可以幫助自己完成這項目標,用工作清單法將他們列出來;并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距離接觸到這些人。

(3)建立個人的“智囊團”。再完美的計劃也需要外人的幫忙,為你出謀劃策,他們可以是你的家人,也可以是你的前輩或是你的好朋友。

綜上所述,想要建立有價值的人脈,需要我們有勇有謀,既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同時還需要有目標有計劃,找到那些能幫助我們達成目標的人,此外,還需要我們慷慨待人,在結交優秀的人時,多給予少索取,力所能及給對方提供幫助。

第二部分 行——行動策略

★行動策略1:開啟寶藏——建立有價值的人脈

1、做好準備工作。做事之前要做好準備,比如在見想認識的人之前,要搞清楚他們是誰,他們的職業是什么,他們最關心什么,他們的目標是什么。準備好這些資料,在你和他溝通時會讓給他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為每個人深層的本性都是希望、渴望得到別人的羨慕,受到別人的欣賞。

2、讓人緩解尷尬的辦法:人沒有辦法拒絕食物。初次見面可以一起共進中餐、晚餐,在就餐時聊一聊,如果是自助餐,那么建議你把自己放在吧臺的人位置,因為這個地方人流量相對比較大,可以提升你偶遇某人的概率,并且接觸到不同的人。與陌生人交流的機會提升就是要主動打招呼,這會給你的人脈帶來轉折性變化。

3、更多技巧:記下名字、學會打冷電話、巧妙與接待員相處、別獨自用餐、分享你的激情、成為會議的急先鋒、聊天的藝術等等。

4、要建立多維度的“朋友圈”,從各種資源中鏈接人脈。首先從自己身邊開始:親屬、親屬的親屬和朋友、以前和現在的同事、同事的親屬和朋友、孩子朋友的父母、以前和現在的鄰居、同學、以前的老師及老板、以前和現在的客戶、為你提供服務的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朋友圈也沒有想的那么窄。

5、拓展你的社交圈。拓展社交圈最簡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將你的社交網絡跟其他人的社交網絡聯結起來。真正的互利互惠才能更好的幫助別人。

★ 行動策略2:持續跟進——維護與管理人脈

1、信息的整理與分類管理

(1)做好對方信息的整理。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平時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通過各種途徑認識了很多人,可是隨著的時間的推移,這些人不是被你拋之腦后,就是靜靜地躺在你手機的聯系人名單上,甚至某天當你看到對方的信息時,連對方是誰、如何認識的都忘得一干二凈。所以,及時記錄并整理人脈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在和別人初次見面時,總是匆匆忙忙交換了彼此的名片或是微信,然后就結束了談話,從未想過要認真記下對方的重要信息,并將它及時備注到我們手機里。這些重要的信息包括:認識時間、認識的地點、他們的名字、他們的職業、他們關心的是什么、他們的目標是什么等等,總之,越詳細越好。

記下這些信息,當你下次需要這個人的幫忙或是再次遇到這個人時,它可以幫助你迅速在腦海里構建記憶點,讓你能輕松跟對方展開交談,從另一方面來說,熟記對方的基本信息,也會讓對方感覺到自己備受尊重。

試想一下,你在一個行業聚會上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在交談過程中,你得知了他下個月即將生日,于是你將它備注在自己的手機里,當他生日來臨的那天,你私下給他發了一個祝福的短信或是發個小紅包,是不是會讓對方覺得你很用心呢,將他放在心上呢?

事實上,在認識的第一次就記住對方的基本信息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能堅持這樣做的人卻少之又少。如果你能將它作為一種習慣長期堅持,一定會讓你的人際關系事半功倍。

(2)對社交圈進行分類設置。分類是為了更易做好日常維護。分類的方法有很多種,可根據地區、關系性質、狀態等分類。比如你根據對象,將他們分為同學、朋友、親人、同事、老師等,又或者根據狀態將他們分為學習對象、潛在客戶、知心好友等。

通過對社交圈進行定期分類,也能幫助你梳理和發現你的社交質量、質量以及多樣性的問題。比如說,當你發現潛在客戶在一定時間內沒更新,你就需要提醒自己增強這方面人脈的拓展了。

(3)根據接觸的頻率建立登記系統。想要讓交情逐漸變深,首先就需要我們時刻與他們保持交流聯系,不斷地刷存在感。如果你不為你們的人際關系添柴加火,它就會逐漸變得微弱甚至熄滅。你當然不需要做到跟希拉里一樣,但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定期跟進和維護與朋友之間的關系。比如新認識一個朋友,你要每月至少跟對方見面兩次,每周至少要進行一次語音問候等等,從而督促自己保持社交圈的活躍狀態。

方法:標注人脈維護頻率,多保持聯系。可以在朋友的姓名前標注數字1、2、3。什么意思呢?

“1”指的這一類是你需要每個月至少聯系1次的人。他也許是跟你有相同興趣愛好的朋友,也可能是你潛在的商業伙伴。你可以將他們列入經常聯系人的名單,不斷地加強與這些人的聯系。

標記為“2”則表示這一類人是你需要“再次聯系”的人。他也許是你比較熟悉或了解的人。這一類人,你可以不用刻意設置聯系頻率,只要不時與他們保持互動,通過社交媒體多一點了解他們的動態信息即可。

標記為“3”的這類人表示你和他還不是很熟悉, 這些人可能是只有一面之緣的人或是日常生活中的泛泛之交。對于這一類人,我們只要一年建立聯系一次就可以了。比如,當對方生日時,送上一條簡短的生日祝福或是賀卡,又或者是趁著新年的時候,通過短信給對方拜個年,給對方一點點驚喜。

當你把所有的聯系人都設置好重要程度和聯系頻率后,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安排你的時間和精力,靈活地管理你的社交圈了。

2、別獨自用餐,多保持聯系

在作者看來,人際關系就跟那些混好萊塢,想要變成明星的人一樣,最糟糕的不是努力后失敗了,而是沒有存在感。這就意味著,我們想要不斷保持我們的交情,我們就要不時地與其他人接觸。

如果你經常獨自用餐說明你在某個圈子里玩消失,慢慢的鏈接就會沒有了。當然如果你覺得單獨和一個人就餐浪費時間,那你可以邀請不同的朋友和你共進晚餐,建立信息分享的圈子,用作者的說法就是“克隆你的時間”。你可以詢問大家的意見,邀請這些不同的朋友一起共進晚餐,這不僅能活躍聚會的氣氛,而且在這個聚會中,每個人可以認識到新的朋友,并且從中獲益,這無疑是擴大朋友圈的好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也許你們的信息會對互相有幫助,并且從不同的視野看待問題會對事情有更全面的認識。接下來大家都會越來越信任你,從而更愿意和你一起吃飯。

★ 行動策略3:升級價值——加深關系,擴大圈鏈

1、幫助對方解決一些至關重要的問題

想要發展出深厚而持久的友誼,還需要我們有一個突破口,了解別人真正的需求,幫助對方解決一些至關重要的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肝膽相照”、“生死之交”等詞來形容一段深厚的情誼,這說明感情很多時候是在它最有需要的時候,才能顯現出它真正的價值,并且能得到真正的升華。

在書中,作者認為世界上有三種東西可以讓人們的友情變得深厚,它們分別是健康、財富和孩子。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就像登山一樣,我們只有在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后,才會朝著更高層次的需求發展,而低層次的需求就包括了財富和孩子這幾個因素。

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幫助身邊的人解決最基本的需求,比如幫助他們解決身體健康問題,讓他們的身體更健康,或者真切關心他們的孩子,給他們孩子解決上學和實習的問題,其實我們就是在幫他們往更高層次去發展,這樣的人誰會不喜歡呢?

2、利用“社會關系套利”,把交情由淺變深

如何把交情由淺變深?答案就是“社會關系套利”,就是把社會關系變成價值,給你的朋友帶來好處,這樣就很容易把交情由淺及深。

當別人提出問題是,你要去思考解決辦法,可不可以通過你的社會關系去解決這個問題,不要等別人找你幫忙,而是直接就幫了。你要得到你想要的,你先得讓他得到他想要的。建立關系之后要不斷保持聯系,置之不理會讓這段關系變成死關系。

很多人對于人際關系有一種誤區,認為它是越用越少的資源,因此不舍得、更不愿意為他人所用,但事實上人際關系更像是我們的肌肉,只有我們使用的越頻繁,它才會健壯,更有甚至,我們還應該將自己的人際關系開放給身邊的朋友,大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開放地交流情報,從中獲得更大的受益。

舉個例子,當你的身邊的朋友跟你提到自己最近打算買一套房子,這時,你可以快速思考一下,假如我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無法提供幫忙,那我的朋友圈里是不是有人可以幫上這個忙呢?如果你想到某個房地產中介的朋友,你可以立即聯系這個中介朋友,把他介紹給你的朋友。你看,通過這樣搭橋的方法,你就把合適的人和合適的機會匹配在一起了,接下來,不管情況如何進展,你會發現,雙方都會感激你這一次的付出,這就是所謂的“社會關系套利”。

社交圈的力量不僅僅在于關系的數量和質量,很大一部分還來自關系的多樣性,當你把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人聚集、聯結在一起,能產生機會的可能性就會越多。這些人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越頻繁,你的關系網絡就會越結實。

讓交情由淺變深,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們花費時間、花精力慢慢地培養、鞏固。借助午餐、晚餐等聚會時機,不斷保持聯系,了解對方真正的需求,幫助對方解決一些至關重要的問題,當一些問題我們無法直接提供幫助時,可以思考自己的朋友圈里有沒有合適的資源和人可以借用,通過牽線搭橋,促進不同人脈的聯系。

★ 行動策略4:做個有趣的人,成為人脈中心

1、有趣的人和專家型的人

要讓自己成長有人脈達人,要不讓自己變得有趣些,要不就讓自己成為專家!

有趣的人拿出任何話題當作對話的敲門磚;專家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儲備。

2、建立個人品牌、推廣個人品牌。

真正的人脈網一定建立在彼此的信任與價值互補上,不一定非要身份地位的對等,但你一定要有價值!

因此首先讓自己更具價值,制造磁場,自然會吸引到更多有價值的人脈!

3、建立組織,朋友自來

★ 小結:

除了才華和天賦,任何成功還源于人們在世界中豐富的情感聯系。成功=遇到的人+合作成果

如何正確拓展人脈網絡:

1、明確自己要成為的人與目標

2、根據這個方向提高自身價值

3、根據目標刻意的接觸關鍵結點人物

4、互惠互利,持續給予對方想要的價值

5、融入對方人脈圈層

人脈管理核心點:

1、 將注意力放在對方需要什么,而不是你能給什么!

2、與多元化的人群接觸,打造立體社交網絡!當然更多的要與積極、樂觀、成功的人在一起!

3、在陌拜前,通過各種渠道盡可能多的了解對方,找到你們的共同點。

4、情商高的表現是和你在一起,會感覺很放松很舒服。真誠的贊美,坦誠的溝通,耐心的聆聽。

5、只要你想,知乎、分答、微博、豆瓣、朋友圈等等,一切都能成為你的拓展渠道!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