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講述“復仇”故事的文藝片《陽臺上》,將小人物張英雄卑微的“復仇”故事向觀眾娓娓道來。電影用張英雄父親的死,將“溫室花朵”從家庭的保護中拎出來,丟到了冷漠的社會中。然而張英雄這一場向假想敵“復仇”的路途,卻意外中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22歲,正常來說已經是可以直面社會殘酷的年紀。但張英雄因為母親的溺愛,父親的縱容,讓他還生活在家庭的保護中,宛如一朵“溫室中的花朵”。也更像蜷縮在保護殼中的蝸牛,沒有擔當更沒有理想,整日以游戲打發時間。
即使張英雄看不慣父親的市儈模樣,卻又沒有足夠的擔當,來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雖然已經是一個成年人的年紀,但其實還像是一個未成年。
而張英雄的父親為了拆遷能多分到更多錢,不但費盡心思的折騰,還與拆遷辦的陸志強發生口角,導致張父突發心梗去世。
但張父平時煙不離手,家中更是常備著藥,如此看來張父的身體狀況一向不佳,張父也并不是陸志強走后就去世,陸志強也算不上是殺害張父的兇手。
可在張英雄看來,陸志強就是殺死父親的兇手,甚至把陸志強當成了他的假想敵!
曾經的張英雄胸無大志,每天靠著打游戲渾渾噩噩度日,他就連生日愿望都是“國富民強,世界和平”。他這個夢想并不是代表著張英雄心懷天下,反而更能說明了他毫無理想,對未來生活也毫無規劃。
父親的遽然離世,如同一把錘子,將那個能保護他的蝸牛殼敲碎。隨著家中頂梁柱的死亡,這個家也變得支離破碎。
而無所事事的張英雄,早已經習慣了生活在父親的保護下,他不但沒有理想,也沒有可以養活自己的技能。
所以張英雄只能與母親寄人籬下,生活在尖酸刻薄的舅媽家,但總有一天,他要直面生活。
父親在世時,哪怕家庭條件不富裕,但張英雄的生活還算吃穿無憂。
父親離世后,張英雄最起碼要能養活自己,而不是只靠著母親做鐘點工維持生活,他不得不迅速的成長為一個男人。
張英雄像一個還未學會走路的孩童,突然就要在一夜之間學會奔跑,他的生活如同失去了目標。
但人的生活總要有希望與目標,張英雄也為自己找到了目標,他要為父親向陸志強“復仇”,“復仇”支撐著張英雄面對社會與生活。向假想敵陸志強“復仇”也成了張英雄人生的轉折點。
不管張英雄是否有能力能向陸志強“復仇”,但張英雄已經有了初步的目標。支撐著張英雄這個無業游民走出家門,也就是這份“復仇”之心。而張英雄的“復仇”目標,對他平淡的一生來說,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向陸志強“復仇”,成為了張英雄走上社會的的導火索,同時,也是他茫然人生的轉折點。
進入社會找到工作的的張英雄,不僅交到了朋友,也漸漸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夢想。他的夢想很簡單“有房,有退休金,有老婆,有孩子”。
這個夢想雖然被朋友嘲笑沒出息,但是這對張英雄來說,能夠擁有夢想已經是一種進步,最起碼他的生活有了希望與目標。
張英雄也并不敢真正動手傷人,就連夜中做夢殺了“仇人”陸志強,他都能從夢中驚醒。他并沒有得到“復仇”的快感,反而是害怕,或許在張英雄的潛意識中,他就沒想過殺陸志強。
陸志強這個“殺父仇人”也只是他的假想敵,而殺陸志強只不過是他在盲目的生活中,為自己尋找的目標。這個目標也支撐這張英雄逐漸脫離家庭的保護,走到社會中去。
當附近發生了兇案,張英雄慌忙到店里用望遠鏡看陸志強家,他看到陸志強出現在對面的陽臺上,不僅是觀眾觀眾松了口氣,就連張英雄都松了口氣,可能他心中也有一絲懊悔,但還是僥幸居多吧!
陸志強對張英雄來說,如同一束光芒,引著他走向社會,擁有目標。他的這場“復仇”之旅,也成為了張英雄的人生轉折。
他能否向陸志強成功復仇已經不在重要,陸志強現在已經不在是單純的“仇人”,更重要的是,他還是自己暗戀女孩的父親,也是生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