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樂嗎?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樂嗎?不快樂的時候該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呢?快樂是幸福感的來源,快樂對每個人都如此重要,澳大利亞的Sarah Edelman博士寫的《思維改變生活》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快樂,如何才能更快樂。
就像本書封面上書寫的那句話:心可將地獄變天堂,天堂變地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就看你怎么去想。
書中介紹了一種心理治療的工具——“認知行為治療”(CBT),就是通過改變思維方式來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以及心理問題。CBT的目標,是用實事求是的思維模式來幫助我們對情緒困擾作出更好的反應。
CBT的核心是糾正認知,改變行為。
糾正認知是指在生活中,我們會因為對事物的認知不夠實事求是,而產生各種不合理的思維方式,讓自己陷入焦慮、憤怒、抑郁、挫折感等不良情緒的困擾。進而使自尊心受損,或是妨礙自己追求健康美好的人生。
認知與情感、行為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認知產生情感,認知也會影響行為,反過來,行為也可以影響認知和情感,進而影響我們的情緒。所以改變行為就是改善不良情緒,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是識別錯誤想法。常見的誤想法或不良思維模式有恐怖化、非黑即白、以偏概全、自找罪受、心里濾除、草率得出負面結論、責備、貼別簽等。
第二步是辯駁消極認知。在識別了這些錯誤想法和消極認知后,下一步就是駁斥它們。書中介紹了三個駁斥技術,分別是邏輯辯駁、行為駁斥、用目的來引導思維。
我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恐怖化的傾向。從小父親性格急躁而嚴厲,為了不讓父親生氣,每當我覺得事情沒有做好的時候,內心就會覺得恐懼。工作后也是這樣,當領導交辦的一件事情我覺得沒做好,我甚至幾天都不敢去見領導,看見他都繞開走,生怕他給我提起那件沒做好的事情。
在書中我看到了這句話:“讓我們坐立不安的很多事情,其實沒那么重要。”我豁然開朗,我不必認為不良情緒都是錯誤的,不應該存在的。我要做的是認識到,是因為不合理的思維方式,我才產生的那些不良情緒,所以我要做的應該是辨認并駁斥那些無益的認知,并用積極的行為來糾正不合理的認知。
書中教導我們從邏輯、行為、目的三個方面,來征服挫折、控制憤怒、對付焦慮、維護自尊、控制抑郁等不良情緒。通過掌控自己,和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保持自信、自尊、建立正確的生活態度,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這是一本心理學專業書籍,雖然豆瓣評分高達8.7分,但在豆瓣上想讀和讀過的人加起來還不到1萬人。這本書2008年出版,之后又多次重印,但現在已經很難買到紙質書了,一些讀書平臺上也沒有電子書可以閱讀,市面上現存的紙質書甚至被炒到了一、二百元。說明這真的是一本含金量極高的書籍,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