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英國之行,幸運的以國際訪問學者的身份進入倫敦藝術大學(London of art university? 簡稱:UAL) 研究院學習。
倫敦藝術大學由五所世界頂尖的藝術學院組成,被譽為藝術界的“哈佛、劍橋。” 其入學門檻之嚴格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初陽在經由好友Vudi的引薦下,獲得校方的許可,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訪學。其間,除了大量的攝影技巧學習外,受益最大的便是約翰·弗里德曼教授( John Friedmann ) 的當代紀實攝影課。這里我將課上的內容做了整理提煉,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1、觀察的藝術
這段時間的課程,主要是以肖像攝影為主。弗里德曼教授說,我們無論走到哪里,最吸引人的永遠是當地的人們。我們不僅為他們拍照,還要去了解他們的生活——不是為了拍攝肖像而拍攝肖像。
肖像攝影能夠體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或許,你可以為一頭牲畜或者一棵樹拍攝很美的照片,但你無法通過照片與它們交流。同時,也有一百個人可以在同樣的光線下拍出同樣美麗的樹。但肖像不同,在肖像中,攝影師可以通過拍攝對象的眼睛捕捉他的靈魂。
弗里德曼教授列舉了法國當代紀實攝影師艾瑞克·拉弗格(Eric Lafforgue)的兩張攝影作品。
這是艾瑞克很著名的一張肖像攝影,也是他的著作<Out of Forcus >(《焦點之外》)的封面照。
照片利用虛化背景,聚焦于拍攝對象的眼睛的方式,使照片擁有更深的視覺感受,表現出一種離塵絕俗的超脫感受。從藝術的角度講,攝影是一種觀察藝術,觀察的重點不是所見之物,而是觀察的視角和觀察的重點,然后從日常的觀察中找出趣味。
這張名為《渴望》的照片,是艾瑞克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拍攝的一個特別的黑人男孩。小男孩有一雙碧藍的眼眸,在紅墻的映襯下,顯得特別漂亮。
而在這雙湖水般清澈的眼睛背后,卻是一段悲傷的童年歲月——小男孩因罹患瓦登伯格綜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一種影響五官的遺傳病)被迫輟學,流落街頭,渴望回到學校重新上學。
弗里德曼教授說道:“作為紀實攝影師,我們要想將自己的理念很好的傳達出去,最重要的其中一點,是要把照片拍的漂亮,這里的漂亮,并不是指被拍攝者的相貌要出眾,而是要利用你的觀察和審美情趣使作品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們的注意力多停留幾秒,讓你有機會去講述其背后的故事。
(As a documentary photographer,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s to make your pictures better . However, You need to use your observation and aesthetic to make it more connotations instead of find a good looking model . And only in this way , you would catch people’s eyes ,and have the chances to tell them the stories behind it.)
2、尊重被拍攝者
弗里德曼教授說,他入行的時候就是一名肖像攝影師,那時候,每當他抵達一個目的地,很少與當地人交流,也不會征求他們的同意,只是拍照,就像史蒂夫·麥凱瑞(Steve Mccurry)一樣。麥凱瑞是弗里德曼教授非常欣賞的肖像攝影師,他曾去到很多非常敏感的國家或地區拍照,包括阿富汗、克什米爾等等,但他從不會告訴我們被拍攝者是誰、他(或她)正在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
后來弗里德曼教授意識到,有時這種為陌生人拍攝肖像的方式會對他們構成冒犯,被拍攝者會感到厭惡。所以,現在教授在拍照前,一定要實現跟被拍攝者溝通,必要的話會適當給予一些代償(尤其是在中東、非洲等落后地區),在經得允許后,才著手拍攝。
3、自我對話
在講到“自我對話”(inner dialogue) 時,弗里德曼教授說,我們總是有一個閾值(thresholds)去適應那些混亂的元它們所帶來的災難,而你需要的,就是放松自我,讓你的好奇心與和直覺接管。
教授提到了鬼才攝影師Ville Kansanen維勒的作品——《抑郁》系列。他說,有些地方,如博納維爾和死亡谷是不期而遇的邂逅——在某一時刻,你可能會敏銳地意識到大自然的憐憫,炙熱的高溫,呼嘯的大風,干燥的空氣,腐蝕性的鹽,或者有時候結冰的寒冷。你在舒適的家里想到的一切,預防措施、計劃和細致的草稿都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會失敗。
而唯有親自踏上一片土地,它才不再僅僅是旅游雜志上那一串一串的大寫標題,你也才能對外界關于這里的報道有自己的認識和把握。
這張《抑郁》,就充分表現了在廣闊的空間把人的意識從嘈雜的背景分離,我們不能聽見任何聲音,除了自己移動腳步的聲音,以及身體運行時回響在頭顱中的聲音。作品重在展示在蠻荒中的景象,像是要面對自己。這是難以克服的矛盾,特別是我們已經習慣于不斷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4、光線
上面這張照片,是Vudi拍攝的逆光照,照片并不刻意將曝光量給足,而是重在平衡整張照片的效果,給人以無盡的遐想空間。弗里德曼教授在課程中指出,好的照片要有層次感,而他來源于適度的曝光。我們在拍照時,一定要避免強烈的光線以及閃光燈,專業攝影師必須要承認客觀現實,在現有條件下創作,而不是試圖去記錄每一個細節。
最后,弗里德曼教授說,“要想拍出好的照片,勤奮一定是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要將自己以世界頂尖的攝影師來嚴格要求自己,攝影這條路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永遠只是開始,各位加油,下課。”
上一期《你狂野而寶貴的一生,打算用來做什么》的最佳私信是@沉浮中的羽毛,我已經與這位讀者取得聯系,將會得到我在倫敦的紀念品一份,感謝其他所有讀者的積極參與。
我是你的前哨偵察兵,在未來一年的環球旅行中,我將每周持續為你提供我的環球經歷和感悟,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通過打賞和點贊來支持我,感謝你的關注,未來一年,初陽帶你一起,環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