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先生是中外著名的藝術大師,他是我們京劇藝術的改革者和弘揚者。他的精神和錚錚傲骨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紀念的。他的一生注定是傳奇的一生,他的名字也注定是流芳百世的。他是我國著名的京劇藝術家,為京劇和中國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熱愛祖國,熱愛自己的事業和國家的百姓。他是一位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大師。
2014年,是梅蘭芳大師誕辰120周年。很多地方以不同形式的活動來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0周年。梅蘭芳是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是京劇四大花旦之首,他在京劇藝術的領域的成就和造詣是無人能比的,其門下弟子人頗多,其中十分出名的有張君秋、杜近芳、劉毓芳。而他的小兒子梅葆玖,因其得天獨厚的藝術天賦和先天優越的學習條件,成為名副其實的梅派最出名的繼承人。梅蘭芳的一生,曲折又富有傳奇色彩。他改變了人們看戲只聽不看舞臺表演的方式,創新了京劇的表演藝術,也曾經在抗日時期,拒絕為日本侵略者進行京劇表演,哪怕是遇見同樣懂得戲曲的日本軍官他也沒有屈服,梅蘭芳蓄須明志,也曾因為愛國和參加抗日停止了舞臺演出,梅蘭芳闊別舞臺的時間長達八年之久。他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家和愛國者,是值得后人尊敬和紀念的大師。
一.? 我們的梅蘭芳
梅蘭芳先生的一生都獻給了京劇藝術、獻給了自己的祖國和人們。他八歲開始學藝,11歲開始登臺表演,至此一生都奉獻給了京劇舞臺。很多人認為他只是精通京劇,但是他還是昆劇的精通者,他同時是京劇和昆劇兩個劇種的花旦,是四大花旦之首,是梅派藝術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享譽世界的著名藝術家,他創造的藝術體系被稱為世界三大藝術體系之一。他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作為一名喜歡京劇和戲曲多年的戲曲愛好者,關于梅蘭芳先生,在我們票友的世界里,我們還是比較習慣聽到他的另一個名字,那就是“畹華”,或許很多人不知道梅蘭芳的這個名字,但是,在他成為一個成功的“角兒”之前,人們只知道有一個梨園世家的孩子,名字叫做“皖華”。在他出名之前,人們認為他關于京劇舞臺的改革設想是一種無理取鬧、是一種叛逆的行為,他也因此曾與自己的爺爺和師傅鬧得很僵,也因此得罪很多當時在北平享譽盛名的老一輩藝術家,但是,先生從來沒有放棄自己對藝術的追求和想法,他是一個敢于創新的人,也正因有他的改革和堅持,我們今天才能看到一個全新的京劇和擁有新鮮血液的中國文化。梅蘭芳先生一步一步的走來,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他對后來人的影響還不僅僅在與京劇和藝術文化的方面,他還曾用自己登臺表演籌集來的錢捐獻給苦難的人們,他也曾因為不愿意給日本侵略者表演京劇而毅然決然的退出舞臺長達八年之久,試想一下,對于一個為舞臺而生的人而言,告別舞臺無異于是等于是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可是,梅蘭芳先生依然寧愿做一個有民族志氣的中國人,也不愿意做一個只會唱戲的伶人。“不要看梅蘭芳怎么說,而要看他怎么做。”[1]版他就這樣一個人,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藝術家,我們應該愛他,記住他。
二梅蘭芳對京劇和傳統文化的改革和創新
眾所周知,梅蘭芳先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是我國京劇藝術的大師,并不代表他是守舊的頑固的知識分子,也并不代表他就是一個不懂創新和進步的人,在對于新舊文化的改變和繼承中,梅蘭芳曾經是和胡適先生、以及新詩歌運動的代表徐志摩等人都有很深的交情,他經常與他們討論關于新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改革和轉變。但是與他們不同的是,梅蘭芳還是堅持一件事,那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還是要繼承的。于是,在那個時候,很多人認為梅蘭芳就是舊文化的代表,但是胡適先生的一番話說的倒是很正確,“梅蘭芳先生的一些朋友近年來竭力在創作不少以他為主角的皮黃劇目,《群英會》是出自大眾舞臺,但《木蘭從軍》和《千金一笑》卻是新近的創作,這些友好的劇作家大都是些舊文人,從未受過西方影響。”但是,胡適先生在話語中提到了梅蘭芳新近的創作是一種創新的劇目,從而肯定了梅蘭芳先生對于新文化的貢獻,也同時指出了梅蘭芳先生對于傳統優秀劇目的堅持和發揚,“梅蘭芳先生是一位受過中國舊劇最徹底訓練的藝術家”在那個時期,梅蘭芳先生的創作逐漸走向大眾化的路線,這也是他的一個改變。但是這也意味著,梅蘭芳先生不是一個舊的文人,而是一個從傳統文人向新的文化改革者的轉變。藝術家只有轉變自己的思想,才會讓自己的藝術成為活著的藝術。
梅蘭芳是中國古典美學的代表人物,雖然梅先生自己并不知道美學的理論,但是他的藝術體系被西方人贊美為東方最偉大的藝術。他曾經冒著巨大的挑戰和困難來堅持自己的改革和演出,可以說,如果沒有當時他的堅持,今天的我們就沒有辦法看到今天如此精彩的京劇藝術的表演形式了。
梅蘭芳對京劇的改革是多方位的,他從京劇的藝術形式、舞臺表演形式以及唱腔的充實方面來對京劇進行了改造。梅蘭芳對京劇的改革可以說是全方位,深層次的。我們不得不承認,梅蘭芳的京劇改革是成功的,而且他的改革影響也是空前絕后的,一直影響到我們今天的京劇表演藝術形式。梅蘭芳的京劇改革對我們現在的京劇也起到了示范、先導和模板的作用,梅蘭芳在京劇上的改革,在京劇發展史上留下了很重要的一筆,對于我們后來的戲劇表演的藝術家們來說,梅蘭芳的勇于改革的精神以及其對中國文化的改革和創新是值得學習的。
三.梅蘭芳的親情、愛情、友情
梅蘭芳被人們熟知是因為他的舞臺和他的京劇藝術,但是,在舞臺之外的他也依然是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的人,他的一生注定是多彩的、豐富的、有血有肉的一生。戲外的梅先生對自己的家人、朋友和愛人也是有一種不一樣的俠骨柔情,他的故事也是值得我們研究和銘記的。
“畹華向來淳孝”這是很多人對梅蘭芳的評價,在家庭中,梅蘭芳是一個十分孝順的人,他十分孝順自己的長輩。有一次梅蘭芳的伯母過生日,正是伯母的六十大壽,她為自己的伯母舉辦了大型的生日宴會,因為在太他心里,伯母是一個很重要的人,因梅蘭芳是“蓋梅幼失轱恃,全賴其伯母撫養。”[3]對于梅先生而言,伯母就是母親。可以說,沒有伯母的教導就沒有沒有能夠好好成長的畹華。梅蘭芳先生不僅僅對自己的伯母和長輩如此尊敬和孝順,對自己的孩子也是諄諄教導。在慶祝梅蘭芳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他的小兒子,也是現代梅派的成就最高的梅葆玖先生也已經80歲高齡,作為紀念他的父親演出中,他的一曲《貴妃醉酒》 真的是唱醉了天下黎民,而這場演出則是他最后一次登臺,他曾經在回憶中提起自己的父親,在梅葆玖先生的心中,他十分尊敬自己的父親,因為父親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更是一位慈父和良師益友,“生活中的梅蘭芳和舞臺上的梅蘭芳同樣受人尊敬,不僅僅是因為藝術的成就,還因為他的為人、他的品德、他的愛國之情、對全社會的貢獻、對家庭的熱愛,都是真誠發自內心的”[4]由此可見,梅蘭芳對自己的孩子們有著多么深遠的影響,父親是他們的榜樣。梅蘭芳先生的幾個孩子在日后的發展中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都成為了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
他的大兒子梅葆堔是一名著名的高級工程師,愛好胡琴和古典藝術;二兒子梅葆珍是一名中國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曾翻譯過很多書籍,也對國家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小兒子梅葆玖是唯一一個繼承父親梅派青衣的孩子,也為中國京劇和戲曲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梅蘭芳是成功的,他培養了自己的孩子成為了優秀的人才。
雖然梅蘭芳是一名成功的父親,是一名成功的藝術家,但是他的愛情卻是波折的,他也有自己的無奈和悲傷。梅蘭芳共有三段情感糾葛,他們分別是王明華、福芝芳和孟小冬。其中,為大多數人熟知就是當時很著名的老生京劇家孟小冬,她和梅蘭芳相愛于舞臺,他們一個是男扮女勝過天仙,一個是女扮男勝過項羽,可是終究不能永遠在在舞臺上,現實中,他們遇到了太多的困難,最終以孟小冬提出分手的方式結束了這段愛情神話。
梅蘭芳之所以能夠將京劇和藝術的改革進行得如此成功,還得益于他的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梅蘭芳結交了一些與他頗有淵源的朋友,其中包括,同為京劇大師的周信芳大師、著名的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新文化的倡導者胡適以及魯迅先生、還包括世界級大師卓別林。他們對梅蘭芳先生的支持和幫助,使得我們的京劇改革走向了世界和注入新鮮血液,他們的友誼是真正的君子之交,也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梅先生才會如此驕傲和成功。他們之間的友誼是如此純真,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四.戲外梅蘭芳輾轉抗日體現錚錚傲骨
梅蘭芳先生的名字之所以能夠享譽世界,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上的成就和發展,更加是因為他的人格和品行是值得人們尊敬的。他熱愛自己的國家勝過愛自己的舞臺,他那凜然的傲骨和偉大的民族氣節。一位俄羅斯的藝術大師曾經這樣評價梅蘭芳“梅蘭芳的藝術魅力之所以超越國界,一是其高深的京劇藝術,二是他偉大的民族氣節征服了人心。”
梅蘭芳曾經在生病期間還堅持上臺表演,為的就是將唱戲得籌集來的款項分發給災民,但是由于身體實在不行,很多時候未能唱的盡心盡力,他還曾為此感到抱歉。“記者以梅氏此次抱恙登臺為災民請命,此種急公好義之熱忱,實屬難能可貴,故特于昨日走訪梅氏,首謂本人在未出國前,多承各方贊助,恰返國家后,又承蒙各界加勉,此后總感謝和愉快之情緒,實非言語所可形容,本人唯有有努力工作,以副國人期望。”
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在藝術上和愛自己的人民上十分認真的人。
愿梅派藝術能夠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