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面對死亡恐懼

人類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哲學家伊壁鳩魯認為,是無處不在的死亡恐懼。

今天給大家推薦兩本關于生死的書,《直視驕陽》與《西藏生死書》。

四千年前,古巴比倫英雄吉爾伽美什遭遇了摯友印齊杜之死,他感嘆道:“你變得暗淡、不聞我的呼喚。當我死時,豈不也像印齊杜般?我心悲傷,懼怕死亡。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中鮮有正面直視“死亡”二字的,即便家里有人去世,長輩都是用一些美好的謊言來搪塞我們。

那么,如果有一天,當你遇見死亡的時候,你會怎么辦?是淡定從容?還是不知所措?抑或是精神奔潰?

歐文·亞隆在《直視驕陽》一書中,從心理治療師的角度去剖析“死亡”一詞,通過他接手的一些案例來分析如何識別死亡焦慮、如何通過某些觀念來征服死亡恐懼。有趣的是,亞隆認為:直面死亡不僅不會帶來毫無意義的人生、令人陷入絕望,相反會引發覺醒體驗,令人更加完滿地活著。

在另一本書,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書》當中,有著與亞隆相似的觀點。索甲仁波切上師認為,反省死亡是為了在內心深處做一番真正的改變。當你觀察死亡,真正受到啟發、放松的時候,過去有些信念便會自行崩塌,你會發現自己在悄然無息的發生著改變。

不管是從心理學還是從佛教的角度,都告訴我們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于死亡的焦慮情緒,這種情緒始終跟隨著你,它們隱藏、偽裝成各種病癥,這也就是你體會到的各種壓力、困擾的源頭。

所以,勇敢的面對這個我們從小就不愿意多提的“死亡”吧~

直面它,可能會極大豐富你的人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