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成功不可復制,天時地利人和,而失敗的經驗往往彌足珍貴。“創業の挖坑”作為《創玩》的一個系列主題,全部來自創業CEO們一路走來的坎坷經歷自述。
選擇創業這條路其實就是我一顆不安分的心一直蠢蠢欲動,希望有折騰的色彩人生。創業給我帶來的感受就如一直茍且生活中不時看見美麗的詩和遠方,忽明忽暗、忽遠忽近。
先講講最近身邊朋友,換工作的越來越多了,有的已經從體制內辭職,有的在傳統高大上公司遞交辭呈的路上。他們也想出來創業,或是加入創業公司。
我不知道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但這就是中國這些年的現實。舊經濟在摧枯拉朽般節節敗退,新經濟如雨后春筍般向著太陽。顛覆太大,反轉太快。
媒體大肆鼓吹著大眾已經被點燃的神經,什么“創業點亮人生,時代為你燃燈”。
天確實變了,但是這天是不是為你變的,很難說。就像一線城市繁華的夜景,和你有沒有關系,很難說。押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機會籌碼,自己創業或加入創業公司,是不是一步好棋,也很難說。
作為創業多年的連續創業者,這些年,看到身邊無數前仆后繼的創業者或者創業公司的團隊,大多數的創業公司,確實比較苦逼,在我們選擇自己創業之前,或者在想要加入創業公司之前,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1.??敢不敢梭哈?不敢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這很寫實
創業,一定要有All in (梭哈)的身心狀態。
我理解的All in 的狀態是:平日和周末是沒有差別的,上班和下班是沒有界線的。別人周日晚在電視前看綜藝節目,你在電腦前和客戶焦頭爛額,都要習慣。并不是說你一定要每天加班,但是在趕項目,趕節點的時候是需要抗住,并且是有所舍棄的,因為你不跑,一群競爭對手在后面追著拓市場。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享受這種All in的狀態。
為什么渴望下班?為什么期待周末?因為你覺得工作是為老板的業績,時間賣給了公司,不屬于自己,沒有歸屬感,只有下班后和周末的時間才由自己支配。當你覺得這份事業是你所追求的,時間都用在為自己成就的時候,你才會享受這個過程。這種心態就是無論你是創始人還是創業公司員工,你為的是自己,不是別人,你不會數著點下班想著去哪里玩,而只會抱怨為什么時間永遠不夠用,因為你知道,所有的時間,都是在為自己創造價值,有可能是金錢,有可能是能力提升,也有可能是未來!
除了主觀意愿外,客觀上創業公司也必須保持這種All in的狀態。
創業公司和大企業不一樣,和事業單位也不一樣,創業公司每一天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只眼睛看著外面商業環境的變化,隨時準備調整戰略戰術適應市場,另一只眼睛盯著內部的團隊,隨時要調整和救火。
2.我是玻璃心嗎?
如果你想加入創業公司,一定要知道創業公司在成為獨角獸公司前,在獲得市場的認可前,都是脆弱的。創業公司能活下來的比例就不高,能混得好的就更少,在起步發展階段,沒法幫助員工個人名片背書。在有名的大公司,在外界我可能是甲方,招聘消息一傳遞,簡歷下一秒就收到手軟看不過來;出門和其它公司談合作,公司Title就是溢價的籌碼。但創業公司不是,十年前誰知道阿里巴巴會是今天這樣,三年前多少人能預見滴滴打車是現在的規模。創業公司就是這樣,你空有一個好故事好前景,人家不信啊。所以,不管別人怎么看,你只能相信自己的判斷,用自己的左手溫暖右手。切記是“自己”,創業沒有任何人能“幫”你。
人生的大起大落,會在創業公司重復上演,心情也經常會像坐過山車一樣。這種感覺怎么形容呢?引用杜紹斐的原話:“每一個自媒體人或者說正在創業的人,都在這樣的狀態下反復,每晚睡前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馬上要完蛋了,第二天早上又覺得自己太牛逼了,世界都是我的了。”
如果你就是具有雙向憂郁的創業者本人,那么上一刻覺得自己被感動了,下一刻又覺得自己被掏空了。
比如你辛辛苦苦培養的人終于養到可以分擔你壓力的時候,卻被別的大公司兩倍薪水挖走了;比如你發現大公司的辦公室政治,創業公司一樣也有;比如你和別人談情懷談夢想談未來的估值,別人卻和你談超預期的薪水談期權談福利待遇,比如你正在別人的借款單上赫赫的簽上你的大名時,你的員工卻在辦公室里面撩妹子。
你會覺得這個世界對你一點也不友好,商業怎么這么邪惡,人心怎么這么世俗。所以馮唐才能寫出那么血腥現實的文字--“世界這么多兇狠,他人心里那么多地獄,內心沒有一點混蛋,如何走得下去。”
職場作家和全職作家,見識,內心,段位,果然還是不一樣的。
所以,如果沒有自帶雞血,沒有強大心臟,沒有一刻篤定的心,不要來創業公司或者不要創業,不然你會很折磨,很焦慮,很沒有安全感。現實每天都是錘子,玻璃心的,早就被碎成渣了。
3.是不是具有快速成長能力
一個成熟的公司,每個人都是這個公司系統體系里的螺絲釘,安插在被需要的位置。一切按照流程走,不犯錯,不犯渾,到一個階段學習一個階段需要的知識內容,一步步的晉升。而創業公司不一樣,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發展速度是第一位的,慢了就可能會失敗。所以加入創業公司的員工,也就需要不斷的更新提升自己,所謂和公司同頻成長。尤其在初期階段,身兼數職是標配,今天要站臺,給投資人講故事,給新人畫大餅,明天要管后勤、財務、行政一堆瑣事,看到哪個崗位缺人了恨不得肉身貼上去。所謂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你hold的住嗎?
很多人在創業公司待不下去,并不是因為其它原因,而是現在的公司已經不是你剛進來時候的公司了,你原有的能力已經不再匹配目前的職位。公司在野蠻生長,你卻在歲月靜好,怪誰呢。
張泉靈從主持人蛻變為投資人,成長速度已經很快了,卻還是覺得自己走得太慢。也經常會有朋友勸我:慢慢來,不要太急,你太焦慮了。但我心里知道,和別人比起來,其實我已經慢成龜了。
但話說回來,這難道不是在創業公司最大的魅力么,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給你撕裂般的成長。接的住,世界就是你的,接不住,不要走這趟渾水。
怎么說呢,創業有創業的樂趣,穩定有穩定的好處,很多人口口聲聲說要辭職創業,其實只是對現狀不滿的說辭罷了,不要套上創業的帽子。而且話又說回來,創業并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態度,一種哪怕全世界都嘲笑,只篤定自己的信仰。這兩點做到了,你就是在創業。
這是我這個連續創業者最近看到網絡瘋傳的關于來或不來創業公司的一些想法,真實樸實,話糙理不糙,共勉~當你具有這些強大自己的創業心態的時候,來不來創業公司,你都會變的很強。來不來創業公司,你已經開始創業,創造自己了。
對了,還有一點生命如此短暫,來無影去無蹤,有限的生命里你為啥不盡情感受下什么叫苦逼、什么叫裝逼呢?
文章來自創玩玩家杜振宇,轉發請聯系
創玩MakEnjoy:像創業一樣經營自我,我們關注每一位創業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