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的時候,讀到孔乙己說,讀書人的事情怎么能叫偷呢?頗不理解孔乙己為啥這樣說,不叫偷,叫竊可以嗎?竊書和偷書又有啥區(qū)別?這問題我的語文老師沒法回答。
想起孔明在江東舌戰(zhàn)群儒時揶揄陸績的話:作為二十四孝之一,陸績的偷竊行為被廣為贊揚——陸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術出桔,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是橘甘,欲懷而遺母。”術大奇之——袁術的話,就委婉的多,『懷』桔,既指藏橘子的部位,也隱隱藏著喜愛和敬重的感情,且非常的雅致——恐怕孔先生要的就是這份對讀書人的尊重吧。
后來聽到徐文兵對此事的講解,說偷在古代泛指男女的偷情,以這個意思說孔乙己不愿意被成為『偷』,更好理解,我查閱說文解字,解釋偷為『茍且』,確實很容易理解成男女之事,但不要忘了,茍且還有得過且過和混亂的意思:《左轉》里『子產(chǎn)曰:晉政多門,貳偷之不暇,何暇討?』子產(chǎn)這里可并不是說晉國人亂搞男女關系——這句話是子產(chǎn)大師嚴厲的批駁了關于晉國對鄭國關于進貢方面的無理要求以后回答子大叔(瞧人家這名字起的,就是你大爺?shù)囊馑迹r說的,——你大爺擔心晉國因為子產(chǎn)的爭辯出兵討伐,子產(chǎn)很自信的講:晉國勢力復雜,政出多門,一件事情起因和結果常常搞不清楚而混亂糾纏,我子產(chǎn)即使忽悠他們也沒法查證,又哪來的功夫討伐我們。所以即使孔乙己錯誤的將偷理解成男女茍且,也是讀書太少的緣故:)
說了那么多關于偷的事情,實際我的正題是解釋喬布斯關于偷的經(jīng)典無賴言語。
Jobs:Ultimately it comes down to taste. It’s a matter of trying to expose yourself to the best things that humans have done. And then try to bring those things into what you are doing. Picasso had a saying: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We have always been shameless about stealing great ideas
按照喬布斯的原意,偷更類似于混亂或者打亂的意思,steal者,mix & match是也——所以喬布斯的意思是,一般的藝術家直接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用,而文藝(偉大)的藝術家都是先把別人的靈感拿過來,mix一下,然后match到自己的東西里,打散弄亂也是需要廢功夫的,所以他一點兒也不臉紅,文藝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