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身處職場,特別有體會,簡單、高效、突出重點的溝通模式,能夠直接反應出一個人工作能力,而個人的工作能力強,直接帶來的便是升職加薪。可見,學會正確的溝通模式那是何等的重要。
我個人在工作當中有時候會陷入一些困境,其中就包括有些時候,同領導匯報工作、提出方案的結果,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想效果。我對待工作很認真,每次做這樣的工作的時候,都把方案和工作匯報的內容進行反復的修改,力求做到優秀,可是結果屢次不如人意。
我也聽過電梯理論,就是,假如你和客戶公司總經理恰巧同乘一座電梯,你大概有30秒的時間和他溝通,如何讓他在電梯升降的30秒時間內對你的建議產生興趣。其闡述的道理就是,把自己的方案或觀點用最簡練、最有效方表述出來。
懂得道理,但是一直沒有踐行成功。直到我讀了《極簡思考》這本書,書中的內容對我很有啟發。對照自身,發現自己沒有一個高效的思考模式——結構化思維。
《極簡思考》這本書的作者邁克·費廖洛畢業于美國西點軍校,層任職于世界頂級咨詢公司麥肯錫。作為全美知名、備受推崇的演說家和培訓師,邁克·費廖洛及其團隊幫助來自世界知名公司成千上萬領導人掌握了更清晰、簡潔、高效的工作法。
《極簡思考》的核心內容就是如何建立“結構化思考”過程。“結構化思考”改變了我們通常使用的“用數據得結論”的思考模式,“結構化思考”首先則考慮的是結論,然后再出證明它推翻他。以結論或者是問題放在核心位置,通過清晰的陳述和指引,找到溝通對象的利益觸動點,把溝通對象從他們目前的形式的理解,直接過度到我們的建議所能達到的效果。
全書的結構特別清晰,將如何建立“結構化思考”的過程分成九個步驟:
1定義問題:找到真正的問題
2提出核心建議:找到利益和觸動點
3構件框架:建立一個初步的框架,并將其視覺化
4創建故事:以故事思維表達內容
5討論和打磨故事:將故事細致化、豐滿化
6選擇中重要事例:打磨框架內容,精選利益和觸動點
7證明或推翻假設:以框架中的內容來考量假設
8整合信息:選擇一個適合溝通對象的溝通方式
9分享想法:最終呈現結果
到此,已經建立了一個完整“結構化思考”過程,結構化思維過程能給我們帶來以下好處:
1更清晰、更引人注目的建議;
2更簡短的溝通;
3更有效率的分析;
4更少、更短的會議;
5更高效的決策;
6增加方案通過的概率。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在第二步(提出核心建議)、第三步(構建框架)這兩個部分受益相對多一些。
提出核心建議,好的核心建議有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容易理解的假設,和一個對利益相關人有價值的觸動點。也就是說,我們所提出的建議,是對方關心、在乎、想要并且能夠打動對方的內容。《極簡思考》中關于這部分給出這樣的例子:
對于進入歐洲市場,面對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匯報內容。
銷售副總裁:我們應該進入歐洲市場,這可以幫我們創造X百萬美元的銷售額。
財務總監:我們應該進入歐洲市場,以為可以創造X百萬美元的增量利潤。
面對不容的人,就要找到能夠打動對方的觸動點,這樣才能引起對方的興趣,也就能夠實現“電梯理論”。
構建框架,《極簡思考》一書中介紹了兩種框架:層型結構和列型結構。根據溝通對象對話題的熟悉程度,以及方案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架。
層型結構適用于溝通對象缺乏背景知識和溝通對象抵觸你的建議這兩種情況,而列型結構則適用于溝通對象非常熟悉方案的主體,或者不需要提供所有信息的情況下。
搭建框架的過程是將想法和概念按照一定邏輯分組、排列,目的是引導我們的溝通對象得出我們的結論,我們的框架會體現出想法之間的聯系,體現出這寫想法與核心建議之間的聯系。
總的來說,在這個追求短平快的時代,“結構化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建立簡單、高效、突出重點溝通模式,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個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