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飛飛第一次所見到的課堂,教室100多人全部坐滿,最后一排,沒有課桌,但依舊安靜地坐著聽課。
這就是小學教育班的學生們,擁有極強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堂課,我們來談點與大學相關的事。
1.大學是什么?《大學》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第一層次,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開啟自己內心的德性。
第二層次,親近周邊人,用自己的道德與修養熏陶他人,感染他人。
第三層次,達到"至善"的地步很難,但依舊趨向于靠攏至善這一步。
當知道"至善"是什么時,便能明白知止的道理。
大一的同學們,接觸到第一堂課——思修課。從此時此刻起,也便開啟了修煉自我,修煉人生之路。
2.大學里,學什么?無非做人與做事。人生之路,就是一條漫長的求知之路。
而做人與做事的捷徑便是:屬于自我的知識結構+學以致用的人生體悟。
大學,就是生命里的一個過程,但它是最深刻的一段記憶。
在大學里,所接受到的教育,并不是獲得知識本身,而是發展思維能力。幾乎所有的教育,無非是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忘掉時,所剩下的東西。
一本《知止:中國人的大智慧》,便囊括著做人與做事的外延,而知止思想則浸透著做人與處事的內涵底層。
3.大學,怎么學?無非自主學習,創新學習,全面學習。歸根到底,終身學習。
學,是主動的學,是能動的學。
學的過程,應該有明確的目標。
所選擇學的東西,應是自覺適應專業要求和社會需要的。
學的過程中,應科學安排學習時間,并積極主動掌握相關知識的能力與方法。
學,是創新的學。刨根問底,敢于突破陳舊的思維,善于發現問題。
學,應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敢于用與別人不同的方式,別人所忽略的方式思考問題。
學,是全面的學。學會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學會擔當,對自己、他人和社會負責!
4.大學,美嗎?
一句"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便概括了美的定義。美是發現,是照亮,是創造,是生成。這里的"彰"便是生成。
大學的美,就在于醞釀著深沉的文化底蘊,積淀著一代代學人的思想和智慧,挺立于人類文明之巔的高高地位,積聚著知識、道德、才華與能力,滋潤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
這就是大學的終極內涵。也是飛飛不想要離開大學的原因。
是大學,指明了飛飛的人生之路;也是大學,讓飛飛的心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