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戒煙的方法論

健康就像空氣和水,擁有的時候覺得一切是那么理所當然,失去時才能真正體會它的寶貴。

第一次吸煙是讀大學的時候,看見室友吸煙,覺得好玩也跟著一起。后來斷斷續續的吸,因為吸的不多,所以覺得自己不會上癮,只要愿意隨時都可以戒掉。但事實是,隨著時間推移,煙越吸越多,癮越來越大。

雖然意識里知道吸煙對健康有影響,但常常存著僥幸:別人吸煙那么久身體也好好的,我吸的還不如他們兇,所以沒什么問題。

這種想法忽略長期影響、無視概率的因素,顯然不靠譜。出于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我專門查閱相關資料,下面是學習的收獲。

1、吸煙對健康的危害

根據醫學的研究和統計,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包括以下方面:呼吸系統——氣管炎、咽炎、肺氣腫、肺纖維化、直到肺癌;心血管系統——心悸、心肌梗塞等;神經系統——記憶力衰退、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失眠多夢;消化系統——潰瘍??;生殖健康——男性陽痿、女性流產、死胎及嬰兒猝死。

2、戒煙對健康的好處

戒煙對身體的好處可以說“立竿見影”。戒煙8小時:血液一氧化碳水平降至正常,血氧水平恢復正常;戒煙24小時:心臟病發作幾率下降;戒煙48小時:神經末梢開始再生,嗅覺和味覺能力增強,行走變得輕松;戒煙2周—3個月:血液循環改善,肺功能增加30%;戒煙1-9個月:咳嗽、鼻充血、疲勞、氣喘減輕,呼吸道纖毛再生,清潔肺和降低感染的能力增強;戒煙一年:冠心病的危險性降為吸煙者的一半。

3、吸煙讓人上癮的生理因素——尼古丁

尼古丁是一種毒品,也是一種毒素。吸入體內后,尼古丁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大腦產生各種愉悅感。尼古丁在人體內代謝很快,隨著其在人體內的減少,多巴胺分泌水平迅速下降,吸煙者感到煩躁、不適,渴望補充尼古丁。當尼古丁得到補充時,大腦再次分泌多巴胺,吸煙者再次感到愉悅,如此形成了一個對尼古丁依賴的“獎賞回路”。

當吸煙者不抽煙時,由于缺失尼古丁,而導致內循環和內分泌的失衡,即多巴胺分泌突然降低,從而出現易怒、心煩、焦慮、急躁、心慌、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癥狀。這種癥狀被稱為尼古丁戒斷。

4、吸煙讓人上癮的心理因素

只要想吸煙,總會找出各種理由,其中特別典型的包括:

緩解壓力:本質上吸煙者承受了比不吸煙者更高水平的壓力

吸煙能付無聊:實際上尼古丁能引發嗜睡感,讓吸煙者更加不想去做那些需要付出精力的活動。吸煙不能緩解無聊,因為吸煙本身就很無聊。

吸煙幫助集中注意力:實際上吸煙過程中分泌多巴胺讓大腦愉悅、興奮一陣,一旦不吸的時候由于戒斷反應讓你分心、渙散。注意力和創造反而下降。

吸煙讓人輕松:實際上輕松的感覺來自于吸煙時短暫的多巴胺分泌,代價是不吸煙的時候因為煙癮導致的壓力、緊張、無聊、渙散。

吸煙不會馬上危及健康:自欺欺人心理,忽視了基本的事實,吸煙人群比不吸煙人群更容易患上很多疾病。

5、戒煙的方法

如果把生理依賴比喻成小毒蟲,心理依賴比喻成大毒蟲,那么戒煙就是消滅這兩只毒蟲的過程。

(1)殺滅大毒蟲的辦法

發自內心決定今后不再吸煙,一有機會就在心里念三遍,今后不再吸煙,今后不再吸煙,今后不再吸煙。

不要質疑這個決定,時刻為自己的戒煙感到高興。戒煙沒有放棄任何東西,享受、合群、創造力、減壓都是假的。如果壓根不吸煙,戒煙會使個人以及生活狀態比現在更好。

不要相信就吸一支,吸完這支就戒的鬼話。有一就有二,從操作系統中剔除“就一口,就一根”的想法。

(2)餓死小毒蟲:

小毒蟲發作的兩種情況:一是出現類似饑餓的感覺,百爪撓心,空虛、易怒;二是觸動機制,以往在特定情況下都會抽煙,當處于那種情況中時往往觸發小毒蟲。

擺脫身體對尼古丁的依賴,只需要持續2到3周不抽煙,這條小毒蟲就被餓死了。

(3)認識事情的本質

吸煙的本質:吸煙是自作自受,就好比給自己穿小鞋,抽煙的時候就是把小鞋脫下來享受一會輕松的感覺;抽完了,尼古丁戒斷反應又給你套上那雙小鞋。

戒煙的本質:戒煙不是對自我的挑戰和壓抑,而是調整到更好的生活狀態,精力充沛、更自信、更輕松、更愉悅、整個人和生活狀態都能不斷提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地圖顯示 1、使用到的框架及相關類 MapKit框架中MKMapView 2、MKMapView的常用屬性 1...
    空白Null閱讀 3,474評論 0 1
  • 案件名稱:清洗樹脂后的2#陽床,進酸時間長,產水量低 案例時間:2015.10.17. 案例經過:2015.10....
    春色滿園_61e5閱讀 356評論 0 0
  • 純白色羽毛,千年獨舞 海神女,漂洋過海 沉入宇宙的汪洋 紗裙,長袖,酮體,無上空靈 城市守候著符咒的救贖 跪在水晶...
    釋心_98a3閱讀 287評論 3 2
  • 孩子在真正接觸社會之前,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這個世界的,父母能夠站多高,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眼界、知識面。富貴人...
    上善若水sunny閱讀 25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