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夢總是有一種很莫名的情懷,前有“吾不復夢見周公矣”的周公解夢,現有星座塔羅從夢中看運勢。那么,夢真的有這么重要嗎?
有。
作為著名心理學家的弗洛伊德在1899年出版了《夢的解析》一書,分析前人對夢意識和清醒意識不同狀態的總結,加以詮釋。同時,通過自己對人類精神心理的了解,剖析夢形成的原理和程序,從而得出夢對現實的反射。并根據夢境,反思出當事人的心境和所存在的心理問題,更為有效地解決心理障礙。
所以,你的夢告訴我,你想殺了他,這是事實。
夢境是什么?
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有的人不記得自己做夢,那是因為你的夢被自己遺忘了。清醒的時候,生活中諸多因素會讓夢境變得模糊或者淡化。而且產生夢境和現實生活的關系之間的其他因素,也會讓夢境不再清晰。更為重要的是,若是一個對自己夢境不感興趣的人做夢,他的大腦會選擇性遺忘夢境。
簡單點說,夢的遺忘因素是多方位的。可能是清晨叫醒你的鬧鐘,可能是風凌厲的刮過你的睡臉,也可能是廚房里飄來的飯香等等,這些日常生活的干擾,讓你在一瞬間將自己的夢境遺忘了。即使沒有這些,你的夢境有可能是混亂的,它們只是你的神經在深夜不斷刺激產生的聯想產物,并沒有什么連貫性。又或者,這些夢,它們很無聊,比你最無聊的事情還要無聊。那么,為什么還要記住它們呢?
目前對于夢的成因,并沒有科學性的定論,普遍的看法是夢是來源于我們通過外部或內在所感受到的素材。
那預知夢是怎么回事?
在清醒生活中,我們在經歷事情時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夢又是來源于哪里?目前科學上并沒有準確的解釋。但個人覺得,預知夢是來源于不同物體發射的電波頻率影響了大腦的精神活動。
事物發展有一定的行為規律,這些規律在還未發生時,提前將電波進行發散,從而影響了正在思維的我們。而這種影響微乎其微,只有在做夢的時候,想象力和創作力發揮到了極致,影響力開始在夢境中揚帆起航。
換一種方式來說,夢是全部由精神活動組成的。人容易在夢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那些自己生活中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情在夢中視線,這是做夢時候的心靈傾向。而精神在大腦中互相接觸,將一些松散的聯想構成夢境,讓人類得以在其中獲得心靈的放松,對其產生深遠的影響。
正如《盜夢空間》中萊昂納多設置三重夢境重塑大亨的夢境,將父親對其的怨恨改為濃烈而無法言說的親情,從而改變大亨的決策。夢境在某種程度上是人類對自己思維梳理和改變的展現,也是未來行動力的指示牌。有時候,夢境所呈現的是自我意識形態與客觀物質相構成的事件,從而背后隱藏的是個人的行為準則。
相比于預知夢的驚險刺激,我覺得能在夢中掌控一切,才是更有趣的事情。這種夢則是清醒夢,夢境者可以任意控制自己的行為,或者改變夢境的內容,甚至是其他人的行為也盡在掌握之中。不論世界之外怎么樣,至少在這個世界中,你就是主宰。
弗洛伊德將夢與精神疾病相關聯,認為精神錯亂的病因是夢境。而精神分析最常用的定理其中一個是,兩個思想不受審查制度的阻抗,二者隱沒真正的鏈接,但表面的聯系還在。這種聯系通常是我們無法察覺的、隱形的,而且是不受到任何壓迫的存在。另外一個則是兩個思想被阻擋,選擇一種可以替代的聯系重復著兩個思想的主要關聯。在這種情況下,兩個思想變成了一種荒謬的關系存在。
由此可見,精神分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同樣的,解析夢也不簡單。但精神分析的兩個定理同樣應用在解析夢的方法上。
如何解析夢境?
當別人講述自己夢境的時候,如何得出他實際所想的內容呢?又或者,他的夢正在告訴他一些什么信息呢?其實并不難。
解釋夢主要運用的是兩種方法:符號法和密碼法。
符號法是運用了相似性原則,將夢中的事物與清醒生活中的事物相似處一一對應,從而了解夢境背后的內容。密碼法則是將夢中情形用對應的密碼一一解釋,獲得夢境者更加深層次的欲望。
例如夢見自己口渴,喝了大量的水;夢見自己起床洗漱,事實上自己依舊躺在床上貪睡。這意味著什么?夢是代表著愿望的達成。口渴有水喝,貪睡,都是令他愉快的事情,得以在夢中安慰自我。所以,夢,是理想的實現。
實際上,夢也會進行偽裝,讓我們不那么輕易的可以解析它。
你可能想實現的愿望內容是A,但夢境是有害羞心情的,它給A換了一身服裝,做了一下新發型,將它搖身一變成了B。讓我們既能在夢境中享受愿望實現的愉悅心情,又能不那么容易被他人揭穿。
可以這么說,夢,是一種受抑制的愿望經過改裝的達成。
我們在夢境中時常會有些不屬于自己行為的出現,這其實來源于生活中對他人的模仿——仿同作用。基于同病相憐的同化作用,將他人的行為與自我的行為合二為一,形成如今的自己。
所以,喜歡一個人,看他看過的電影,讀他讀過的書,模仿他說話的語氣,不是沒有道理的。
現在我們可以了解到,夢境經常用自己的偽裝以達到迷惑他人的目的,因此對于每個夢做詳細的分析研究,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沒有人可以確定,下一次的夢境又會戴上怎樣的面具來扮演誰。
在弗洛伊德之前的心理學家們,對于夢境的來源已經做了不少的分析并做出言論,較為統一的是,素材均來自于我們之前發生過的事物。而較為爭論的地方在于,“之前”的時間段是哪里,發生過的事物是否又具有一些特殊的地方。
例如弗洛伊德在夢境中出版植物學專類書籍,來源于自己某天看到的書籍,以及自己妻子最喜愛的花。由此可見,夢境中的素材往往是生活中的細枝末節。除此之外,童年經歷和肉體反應刺激也會給夢增添不一樣的色彩。
一般而言,如果我們對夢者并不了解,或者夢者有意隱藏他的想法的話,那我們還是很難從他的夢境中得出合理的解釋。但有一些典型的夢,不論夢者的經歷、生活怎樣,它的來源幾乎是相通的(如下表所示)。
想要更好的解析夢境,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下夢的運作方式。
夢者能夠意識到并表述出來的內容,這是夢的表象,也是夢境中較為明顯的意義。而夢著借助于夢境所要表達的意義,為夢的真實意圖,也就是夢境中隱藏的含義。
比如夢見一條蛇咬了自己。表面上來看,這是外界干擾因素導致內心的恐懼,或者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但實際上,蛇,長條狀,是對性器官的暗示。被蛇咬了一口,表達了夢者本身對性的恐懼、害怕。
而夢的工作,是將腦海中那些意識化的片段進行凝縮和轉移作用,使夢更具有連貫性,將具象的事物變得抽象化,形成一個有故事性的事件。因此,夢的精神活動主要是夢的真實意圖的產生以及轉變成夢的內容,還有把潛意識思想轉變為夢的內容。
那么,什么是夢的凝縮作用和轉移作用?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如果將夢的內容記下來需要一張紙,那么解釋這個夢則需要它的五倍以上,這就是夢的凝縮作用。夢將原本坑長乏味的事件進行提煉濃縮,找出其中的重點,加以潤色后形成我們的夢境。而我們往往并不能記住完整的夢,只能依據片段進行分析夢的隱意,這被忽略的解析內容恐怕五張紙都不夠。
夢的轉移作用,則是將腦海中具象的物體進行抽象化的轉移,并且讓毫無關聯的片段得以聯系,使其成為完整富有連貫性的故事。從另一方面來說,夢是沒有某些方法來表達出夢思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是因為基于形成夢的精神材料的性質所導致的。好比繪畫作品只能表達限時的想法和材料,而文字能夠利用語言,組織關聯詞去串聯。
因為夢的轉移作用,我們才能在夜幕下連續不斷的做夢。
經過對夢運作的理解,我們可以發現更多典型夢例。夢借用象征的表現手法來偽裝自己,但和可愛的是,許多象征的東西其實用來表達的是同一個事物。不知道是夢自己偷懶了,還是說,這是夢更高明的手法。但這無疑,讓我們解釋夢的時候,不是那么復雜了。
這些象征看起來千奇百怪,但仔細思考,并無道理。那么,我們通過對夢的分析得出夢的象征,在解釋夢的時能否不依靠夢的象征。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無視夢的象征,我們將沒有辦法解釋夢。但我們也不能過于高估象征的意義,夢者的夢境還是以夢者為主的,要注重夢者的聯想。如此相輔相成,夢的解釋才會更加完善和準確。
除了文字,我們在夢中經常會對一些數字印象深刻。曾經有新聞報道,男子在夢中夢到8位數字堅持買彩票五年,中了500萬。雖然不是人人都有他如此幸運,但夢境中的數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它其實代表著夢者清醒生活中某個時間段發生的特殊事件。例如夢見“早上5點15分”,指的是夢者5歲3個月的時候弟弟出生了。當然,對于不同人,時間對應的事件有不同的解釋,因人而異。
最開始的時候,我說通過夢境了解到你想殺了他,做夢的你帶有如此仇恨的情緒,并通過夢的運作將其隱藏,但被我分析出來了。因此,夢是帶有感情的。
鮮活的感情因為人類這個載體而進入夢中,就像睡眠過程中潛意識受到刺激,反射弧傳輸信號到達做夢的大腦皮層區域,激發夢境的真實性。
不難想象,夢境中的我們時常分不清這是夢還是現實,我們會跟隨著夢的內容產生自我的聯想,并瘋狂的做出反應。有些是荒野求生的欲望,有的是拼勁全力的努力,有的是撕心裂肺的失去等等,甚至夢醒時分,這些情緒會伴隨著我們久久不愿意散去,需要時間得以緩解。
得知如上信息,我們對于解釋夢也只是一知半解,但有把握可以分析出一些細枝末節,做夢不再依靠“周公解夢”了。最后,在動手實踐解夢之前,需要系統性了解夢的形成因素,讓夢的解析方法稱為條理清晰的框架(如下圖)。
在《夢的解析》這本書中,弗洛伊德將夢分為顯意和隱意,認為我們所能描述的夢境都是表面意向,而其中的真實含義經過分析,大多與人類受到的刺激有關,并著重強調了性欲對于夢境的影響。
個人認為,夢的成因是多方位的,從大腦皮層的信息運動、不同觸發端刺激大腦能量傳遞和有意識的去做夢以實現自己清醒生活中未能實現的夢想。通過成因的分析,不難看出,性欲只是刺激人類做夢的其中一點。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等日常生活因素都會成為做夢的起因,不可過于絕對。
例如上文提到的夢到樓梯上上下下,在作者看來,是性交行為,但在一些夢者看來,可能正是自己對待一件事情猶豫不決的處境。正如無路可退的迷茫者,不知道選擇哪個方向的道路才是自己的最好選項,長期處于糾結而又焦慮的心情中,折射反應在了夢境中。
甚至當身體機能出現了危機,也會通過夢境來暗示夢者本人,以求得對癥下藥。一個人若是長期做噩夢,有可能是睡姿不對導致呼吸系統被壓迫,而刺激大腦形成噩夢,讓夢者得以改變。
但不可否認,弗洛伊德的解夢理論非常具有實用性。
那些與夢有關的心理學
學習了解夢后,躍躍欲試大展拳腳一番,先別急,在此之前,我們還需要熟知一下關于夢的心理學,以方便解夢的時候更完善的了解夢境的含義。
首先是夢的遺忘。在論述夢境的時候,我們會依據本身的記憶加以解釋夢本身,但經常會將重要的那部分夢境忘掉。同樣的道理,夢經過夢者口述而出,它是不完整的、有殘缺的。
面對這種情況,請選擇再敘述一遍夢境。你會發現,之前的描述詞語與現在大有不同。那些被替換的詞語正是夢境的突破點,它是夢的偽裝殘留下來的線索。
其次是退化現象。即是在夢境中,夢者會回到過去熟悉的事件中,再次經歷。主要分為三種退化現象,分別是區域性、時間性和形式的退化現象,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同時產生的。
然后,夢代表著夢者未實現的愿望。潛意識在情緒波動中游走,創造了未完成的幻境。而愿望來源的方式主要分為潛意識、從意識被趕到潛意識、沖動無法突破潛意識的系統和夜間隨時產生的愿望沖動四種,最為根本的還是潛意識的想法。
一般情況下,焦慮的夢能反應非常規的心理疾病。例如患有歇斯底里癥的病人在夢中時常會有恐懼感金和焦慮,而且伴隨著幻覺。
還有,潛抑所帶來的夢境。潛抑是指夢者把意識中對立的或不能接受的沖動、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經歷,不知不覺地壓制到潛意識中去,用來避免痛苦。但在夢中,場景重現,令夢者的情緒有了巨大的波動。
最后,潛意識與意識,分清現實。
心理學的內容繁瑣而抽象,弗洛伊德作為早起的心理學家,用實例論證說明并詳細解說其原理,讓夢的解析過程變得生動有趣而富有創意。現如今,心理學教材大多也是采用這樣的方式去解讀心理病癥,加深理解。
但弗洛伊德觀念難免有些與現代心理學內容相不符,還是要辯證的閱讀與對待。不可否認的是,他從夢境入手,解決人類的心理問題,很是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