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那些城

梨花一枝春帶雨

這些年,因各種緣由,走過了一些城,雖每次都是行色匆匆,卻也留下些驚鴻一瞥的記憶。

對于喜歡行走的人來說,別人看厭了的地方,恰是自己新鮮的期待。

剛從無錫回來,住了兩天,下了兩天雨。第一天,春雷陣陣,大雨嘩嘩,船行太湖上,除了眼前飛翔的水鳥,看不到遠處。在春雨的肆虐下,落英繽紛,一地殘紅。頂著時緩時急的雨,騎自行車在黿頭渚逛了半天,終于淋成落湯雞,盡興而歸。

昨天,雨仍然淅淅瀝瀝,好在下得不大,和老公去了惠山古鎮,沿著濕漉漉的石板街,一路看老宅,逛小店,煙雨蒙蒙,風過處,花瓣飄零,別有一番滋味。

在老字號小籠包店的二樓,看舊時飛檐,人來人往,有種時空穿越的交錯感。多少人情世故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繹過,消散了,終歸我們都是或長或短的過客而已……

北京城輝煌的夜

三月初,去了一趟北京,也是短短的兩天停留。到達已是深夜,長安街依然車來車往。璀璨的街燈下,兩邊的建筑顯得很輝煌,車流如織的馬路,成了流動的觀光道。天安門古老的城樓,從眼前徐徐而過,看起來比白天更莊嚴肅穆,透出老建筑特有的古樸安詳,讓旁邊的高樓大廈相形見絀。

北京太大了,來多少次,都恍如初見,置身其中,會感覺到個體的渺小。想必,在這座巨大的城市里,很多人在努力地于蕓蕓眾生中尋求屬于自己的位置……

古老的城,年輕的我

很多年前,去過麗江。小小的古城,匯集了茶馬古道的熱鬧與繁華,鱗次櫛比的老房子,散發著歷史的余韻,一路慢慢走過,細細品味。潺潺流淌于房前屋后的渠水,賦予古城以靈氣,坐在天井里,仰望一碧如洗的天空,有種地老天荒,歲月悠長的感覺......

舊城的古樸與外圍新城的蕪雜,形成強烈的對比,一邊是漫長歲月的沉淀,有靜水流深的古雅,一邊是現代迅猛的發展,堆積出鮮明的粗糙,而最終一切都將付與時間來取舍......

臨走前,特意趕去吃了一頓驢友推薦的野山藥燉雞,真是美味,麗江的美也因此活色生香起來。

接天蓮葉無窮碧

去年暑假,帶老媽和孩子去了杭州和紹興。

在杭州的兩日,也逢陰雨天。第一日,雨下得大,孩子們在客棧休息,我一個人撐傘去逛了靈隱寺。進到大門,飛來峰的石刻造像很是壯觀,可惜只能在煙雨迷蒙中隔岸而望。步行走遍了永福寺和靈隱寺,很費了些腳力,喧囂雜沓的人群讓大名鼎鼎的靈隱寺變成了觀光的景點,倒是相對安靜的永福寺,更有些佛家的清靜。

傍晚,和兒子冒雨騎自行車去尋訪靈隱寺附近的法云古村,深入山林,騎了好久,仍難覓蹤影。前后無人,我和兒子互相打氣,終于在折返的途中找到了入口,這時天已漆黑一片,我們倆深一腳淺一腳地摸進去逛了一圈,風景雖沒看到,卻也不枉一游。

第二天,仍是細雨朦朧。漫步于西子湖畔,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亭亭玉立的荷花,晶瑩的雨珠在荷葉上翻滾,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盤”。移步換景,熟悉的詩句紛涌心頭,西湖的美,不僅僅在山水樓閣,更是千百年來積淀下的文化。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p>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繞西湖走了近一周,十景看了有六七處,到黃昏才依依不舍地離開。每一處景致都需細細品味,這樣的暴走實在是浮光掠影,奈何身為游客,還是想多走多看。

第三天清晨,帶媽媽去了岳飛廟。很多年前,她就聽姥姥講過岳飛廟里跪著的秦檜,這次親眼見到,也算是圓了一個心愿。

之后,坐大巴去了紹興。紹興素有“東方威尼斯”的美稱,想象中應是韻味十足的水鄉,實際看了卻遺憾地發現已是千篇一律的現代城市。好在有當地的朋友陪同,先去了蘭亭,孩子們在小河里捉了好一會兒小魚。然后朋友帶我們去了八字橋,那里殘存著古老的河道,古老的房子,舉目四望,天際線里竟然沒有出現高層建筑,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從前。舊房子里,住的都是老人,門前的煤球爐上還燉著肉,香氣飄散于暮靄之中。時間仿佛在這里停滯,任外面的世界喧囂變遷,這里兀自寧靜安穩。黃昏的陽光已不炙熱,卻將溫潤留給了古老的石板,孩子們脫掉鞋子,光著腳跑上跑下,歡聲笑語回蕩在河道兩岸。


溫潤的石板橋

生命就是不斷體驗的過程,無數記憶的碎片與霎那的感覺交織成生命的背景。偶爾,我們需要借著出走,找到回家的路,在遙遠的異地,不期而遇久違的鄉愁。

回來后,發現青島街頭巷尾的櫻花盛開了,云蒸霞蔚,燦爛出塵。

惟有走過,才能體味滄桑,美好的風景已納入心底,留待歲月悠長,慢慢追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