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3》: 凱撒,這道宿命的題還解的開嗎?

人的退化和猿的進化,成就了人與猿的互換。當我們所創造的,有了取代我們的能力并且付諸實踐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人類社會所創造那套“真、善、美”以及包容一切的“憐憫”之心是否還會對ta們奉行,還是這一切只是人類本就骯臟靈魂的遮羞布。

劇照

看完《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最大的感受是,看著熒幕上一群猩猩操著一口地道的倫敦腔,真的是自愧不如。哈哈,開玩笑的。

反正以后我們還可以說,騎白馬的也不一定是唐僧,還可能是盧卡了。哈哈,再開個玩笑。

記得2014年,導師給學生上課,讓我幫忙下載一部電影給學生看。當時《猩球崛起2》剛上映不久,雖然沒看過,但是一部挺熱的大片。當導師再次看到我時,抱怨說:“上次下載的什么電影啊,整部電影一群猴子跑來跑去的,嗷嗷叫”。當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好了,言歸正傳。

可能是個人喜好,也可能前一晚睡的太足(最后一個玩笑),這次看《猩球崛起3》全程無睡意,沒有像上次看小蜘蛛時在高潮戲時睡著了。

在《猩3》的“敢死隊6人組”中,已經完全被那個拿反了望遠鏡還一臉驚訝的說怎么這么小的“壞猩猩”圈粉;

而其中小女孩nova笑靨如花的畫面不知道萌化了多少人的心;

盧卡為nova頭上插上桃花時,另一個美女與野獸版的金剛故事又在腦海中回蕩,而當盧卡死去,再回頭看這一幕,才恍然大悟這原來是以《金剛》的悲劇早早埋下的預言;

盧卡為救凱撒臨死前說的那句:我終于救了你一次,不知道讓多少人淚奔;

最后“驢子”為凱撒殺死那個士兵,導致自己被殺倒下的那一刻,我心里也是充滿了敬意的……

反正豆瓣7.2的評分我覺得有點少了。

豆瓣評分

《猩球崛起》三部曲的設定是成書于1963年的法國作家皮埃爾·布爾的科幻小說《人猿星球》所改編的系列電影的前傳。它繼承了這些前作電影的悲觀主義:世界已經被猩猩統治,人類失去語言能力,而誤入猩猩世界的人類要學著與猩猩共存并找到人類的生存之法。而這三部曲講述的就是猩族如何在凱撒的領導下崛起的故事。

就像中國電影界對“西游記”這個大IP樂此不疲一樣,好萊塢也對猩猩題材的電影情有獨鐘。從1933年美國導演梅里安·C·庫珀執導的《金剛》開始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

關于金剛的電影

而2005年彼得·杰克遜版的《金剛》則標志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樹立了電影工業的新標桿。由安迪·瑟金斯(沒錯,凱撒也是他,以及魔戒三部曲里、霍比特人里那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咕嚕也是他)扮演的金剛通過動作捕捉技術與CGI技術的完美結合,塑造出以假亂真的震撼效果。以至于當凱撒在第一部里由于拒絕被關進籠子喊出那句著名的臺詞”NOOOOO!”時,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靈。

當然,我想這種震撼更多的是我們習以為常而又理所應當的試驗品突然以我們的方式拒絕了我們的時候,所帶來的二者關系(人類與實驗品)的重新思考。而在這之前,我們從未意識到。

關于電影的悲觀主義色彩,我想這絕非偶然。小說成書于1963年,這個時間點與美國60年代“垮掉的一代”的興起不謀而合。彼時,整個西方社會蔓延著焦慮與迷茫。而書中或電影中的猩猩則是人類自我的投射,它們在為將去向何處而迷茫。而彼時東西方世界的對立與排斥不正是電影里的猩族與人類嗎?

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人類實驗室研制出的ALZ-113正是為了治療阿爾茨海默癥。電影中人類最終卻也因為失語與失智而滅絕,同時卻讓猿族輕而易舉的省去了百萬年的進化時間就與人類平起平坐,不可謂悲劇到家了。

生于斯,毀與斯,這是一種宿命式的悲劇。彷佛有著“殺破狼式”的逃不掉的宿命感。

這或許是上帝給人類開了一個并不好笑的玩笑,但我們并沒有不笑的權利。

回到科幻電影本身。電影以凱撒的成長和情感為主線,以凱撒(暫且定義為動物)的視角展現了一個悲劇英雄的故事。至少在我的觀影歷史中,很少出現(當然像《一條狗的使命》之類的排除在外)。而現代科幻無論是諾蘭的《星際穿越》還是雷德利·斯科特的《異性:契約》都是充滿了濃濃的悲觀情緒。

科技越強大,我們越發現人類自身的渺小,我們越努力,發現自己能做的反而越少,我想這正是人類的悲哀,也正是這種撕裂的矛盾感,造成了人類對自身的悲觀。

我們把這種悲觀投射到電影中,人類被怪獸踐踏、被病毒肆虐、被自然報復…..,人類仿佛得了“被迫害妄想癥”,而這些果都是人類自己種下的因,而這些因正在向世界蔓延著。

我們已然意識到這些,并在藝術中表達、思考,但卻無動于衷。

這不正是現代社會的浮生圖嗎?人與猿的對立、人與人的分裂、猿與猿的背叛,一切都源自利益的勾結與自我內心的欲望。而我覺得這并不可恥,因為這是生命的本性與常態。就像科巴從小被人類虐待,當他擅自潛入人類基地時,人類的語言諷刺、嘲笑徹底燃起了科巴那顆深埋已久的復仇心。而“驢子”的背叛更是源于內心與生俱來的恐懼感。

電影的主角——凱撒完成了他的使命,帶領猿族到達了屬于他們的花果山。但不同于西游記里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美猴王,凱撒會遭遇背叛、會受傷、會有面對同伴死亡的無力感,最終以英雄的姿態倒下了。

或許這是“悲劇更能引發共鳴”的戲劇理論的實踐,但這或許是一開始就注定的宿命。

凱撒以及他的母親不過是人類實驗室里實驗藥物的試驗品。他們的一生本注定是人類進步的犧牲品。然而當被實驗的凱撒擁有了與人類平起平坐的智力,反抗亦是必然。這樣的設定與《異形:契約》里生化人大衛的反抗如出一轍。這種源自目的的對立注定了在這個星球上人類與猿族必然是個二選一的抉擇,沒有和解的余地。

人的退化和猿的進化,成就了人與猿的互換。當我們所創造的,有了取代我們的能力并且付諸實踐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人類社會所創造那套“真、善、美”以及包容一切的“憐憫”之心是否還會對ta們奉行,還是這一切只是人類本就骯臟靈魂的遮羞布。

作者:FAN間志(微信公眾號:fanjianzhi0923)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