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自以為是的人,你承認嗎?

最近讀了美國拜倫.凱蒂的著名的《一念之轉》這本書,覺得這本書是非常好的一本書,她創造的“轉念作業法”,幫人解決了很多煩惱和痛苦,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本文我想把這本書的主旨和精華分享給大家。

本書封面

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我們每個人都可一讀,讀后可以開悟你的智慧,也可以通過“轉念作業”解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煩惱和痛苦,也可用此方法幫助別人。

一、本書作者介紹

拜倫.凱蒂是來自美國南加州一個小鎮的平凡婦女,他的日子與一般美國人無異,離了兩次婚,有三個小孩,一份自己的事業,但是十年來他一直處于精神低迷狀態,不但暴躁易怒,偏執,妄想,而且后來愈陷愈深,變得徹底絕望。她曾經意志消沉,兩年幾乎足不出戶,有一段時間,他好幾個禮拜都呆在床上,只能通過臥室的電話與外界聯絡生意,甚至嚴重到無法下床盥洗梳理。大約某天早晨,拜倫.凱蒂躺在地板上,醒來的剎那,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誰或自己怎么了,感覺根本沒有我的存在,所有的憤怒,所有曾經困擾她的想法,甚至全世界全都消失不見了。一切美妙極了,她沉浸在喜悅之中,一切萬物都融在一起,沒有分裂,也無所不容。從那以后,他的家人和朋友都覺得他仿佛變成另外一個人。自從覺醒后,拜倫.凱蒂家里便開始擠滿了人,很多人聞風而至,特地前來跟他學習,她受到邀請四處講學幫助別人,創造了“一念之轉”作業法,幫助了全世界很多人。


二、本書主旨觀點

1、造成我們困擾的,并非問題本身,而是我們對問題的看法。

我們通常會認為是不開心的事惹我們不開心,煩惱的事情讓我們煩惱,痛苦的事引起我們的痛苦。其實事情本身并沒有好壞、對錯,事情本身也沒有喜怒哀樂,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解讀,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人歡樂,有人愁。是我們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解讀事情,并且和自身聯系起來,才有了我們的喜怒哀樂和煩惱憂愁。

2、帶給我們痛苦的,并非想法本身,而是我們對想法的執著。

佛家講,人生八大苦的根源在于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有了分別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解讀事情,很多想法都是我們自己想象、推理出來的,往往都是不真實的,這就是妄想(不真實的念頭)。我們的大腦出現了妄想,往往非常執著于這個念頭,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是別人對不起你,是別人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的問題,經常陷入這樣的念頭出不來,結果呢就會產生痛苦,你越執著于這個想法,這個想法就可能越給你帶來痛苦。你認為是事物或別人給你帶來痛苦,其實造成你痛苦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你對事物的看法,并且執著于你這個看法。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想法看待事物,或者放下你這個不真實的想法,不再執著于它,你的世界就會豁然開朗。

3、我們都活在自己編織的故事里。

我們人往往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小我”一直在想方設法控制著我們的大腦和思維,你認真審視一下你的念頭,有多少不是與你有關,與你所見所聞有關?我們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對外界的事物進行解讀,對別人進行評判,大腦不斷地編制著有關自己和別人的故事

書中講了一個關于大腦善于編故事的一個經典例子:有一次,我走進我家附近餐廳的女洗手間,一位女士剛好從廁所出來。我們彼此相視一笑,當我關上廁所門時,聽到他一邊唱歌一邊洗手,忍不住贊嘆,多美妙的歌聲啊。隨即我聽到他離去的聲音,同時也發現整個馬桶座竟然是濕的,我心想,怎么會有人這么粗心呢?他怎么會有辦法尿濕整個馬桶座呢?莫非他是站著尿的?突然一個念頭閃入,她是個男的,一位有男扮女裝癖好的人,卻用假音在女洗手間高聲歌唱。我想尾隨他,讓他知道他把馬桶座搞得多臟,我一邊擦拭馬桶座,一邊想著待會兒要對她說的話,然后,我按下沖水鈕,沒想到馬桶里的水濺的到處都是,搞濕了整個馬桶座,我站在那里傻笑了一陣。整個事件發展的是那么自然,在我采取下一步行動之前,就已揭穿了我心里的故事,但通常而言不會這么幸運,我們可能永遠都被我們自己編造的故事所欺騙,所誤導。

4、我們幾乎所有的想法,都是不真實的,都是未經審查的。

我們的想法僅僅是我們的大腦對于外部世界的解讀和評判,是我們的主觀的念頭,所以我們的想法并不等同于客觀的實在,我們也很難精準地把我們的想法和客觀實在完全匹配。客觀世界就在那里,可是我們每個人的大腦中反映的世界卻是千差萬別,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連蒙娜麗莎的微笑,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金剛經》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幾乎所有的念頭,都是不真實的,可能都是經不起審查和檢驗的。所以不要執著于你的念頭和想法,它們可能真的就是錯的,不真實的。

5、重新審查你的想法,你的世界就變的不一樣了。

當你認識到,我們幾乎所有的念頭,都是不真實的,未經審查的。當你愿意放下你大腦中的執念時,下一步你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審查你原來的想法,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方法,由從外求轉為向內求,從責怪別人到反省自己,找到困擾你、讓你痛苦的背后的想法。書中拜倫.凱蒂教你通過“轉念作業”來審查你內心那些給你帶來困擾和痛苦的,不真實的想法,帶你走向內心的解脫和自由。

通過做轉念作業,一轉念,境隨心轉,世界就變得不一樣了


三、怎樣通過做轉念作業來化解煩惱和痛苦

1、把內心想法大膽地寫出來

基于上述觀點,既然你的想法很多都是不真實的,是未經審查的,那么如何才能轉念,改變你的念頭,進而來化解煩惱和痛苦呢?

作者提出了一個看起來非常簡單的方法——做轉念作業。具體方法就是在紙上寫下造成你困擾或痛苦的人和事,誠實地寫下你的看法、感受、批評,不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

轉念作業鼓勵你寫下至今你仍然無法全然寬恕的那個人:父母、愛人、敵人,就有這個“某人”開始,通常你選擇的對象愈親密,功效愈明顯。

轉念作業鼓勵把你的故事披露在紙上,而且誠實地列出所有的痛苦挫敗,怒氣和悲傷,你才會看見那些一直跟你糾纏不休的東西,看到他們怎樣展現為物質世界里的種種面貌,最后通過轉念作業,你就可以撥云開霧了。

人們往往為了追求快樂,一直設法改變外在的世界,但卻從未真正奏效過,只因這種做法顛倒了問題的因果。轉念作業提供了另一套方法,使我們懂得直接去改變放映機,心靈,而不是試圖改變,投射出來的影像。轉念作業將使你從“認定別人是怎樣的人”? 轉而認出“原來自己是怎樣的人”。最后你終將明白,你身外的一切人、事、物,全是你一己想法的倒影。你是編故事的人,也是所有故事的放映機,而整個世界,都是你各種想法投射出來的影像。

2、套用著名的“四句問話”

作者拜倫.凱蒂根據她的實踐經驗,為我們設計了一個非常實用的轉念作業模板,那就是著名的四句問話。

那是真的嗎?

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嗎?

當你持有那個想法時,你會如何反應呢?

沒有那個想法時,你會是怎樣的人呢?

比如說你出門遇到了一個同事,心情很好的從遠處笑臉相迎地跟他熱情打招呼,走近卻發現他臉上冷若冰霜,也不搭理你,徑直走開了。本來很好的心情被這一幕破壞了,你認為他對你不友好,不尊重,你的心情也變得郁悶了,上班的時間再見到他,你對他也變得不友好,也不再主動跟他說話了。

就以上面情景為例,用“四句問話”來問自己:

1、他不理我,不對我笑,對我不友好、不尊重,這是真的嗎?

你心里可能回答:我覺得可能是真的。

2、他不理我,不對我笑,對我不友好、不尊重,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嗎?

你心里可能回答:可能不是真的,也許他遇到了什么事情了呢?或者有急事呢?

3、當你持有那個想法時,你會如何反應呢?

你心里可能回答:我對他熱情友好,他卻對我不友好,不尊重,引起我心情不好,然后下次見面也不再理睬他。

4、沒有那個想法時,你會是怎樣的人呢?

你心里可能回答:沒有那個想法時,我不會認為他對我不友好,不尊重我,心情依然很好,也會依然對他熱情友好。

通過四句問話,是不是有很好的轉念效果呢?

3、運用反向思考

拜倫.凱蒂告訴我們,通過逐句用四句問話后,然后再進行一一的反向思考。在這整個過程中,你會不斷探索你未曾意識到的各種可能性,再也沒有比發現未知的心靈更令人興奮的事了。

還是以上面和同事碰面情景做例子:他不理我,不對我笑,對我不友好、不尊重

反向思考:

1、他對我友好、尊重。(事實上他可能是對我友好的,尊重我的。)

2、我對他不友好、不尊重。(我后面再見到他時不再跟他說話,是不是對他不友好、不尊重呢?)

3、我對我自己不友好、不尊重。(因為我自己有了“不友好、不尊重”這個念頭,才會在此種情境下推斷為他對我不友好、不尊重,其實是我對自己也不友好、不尊重。)

反向思考有三種形式:把批評轉向你自己,轉向別人,以及完全相反的思考,這三種形式會有很多種可能的組合,經過反轉后,一句答復,就能讓你觸類旁通,豁然醒悟,所以重點不在于找出最多的反向思考,而是找出那些能帶給你自我領悟,且能讓你從混沌執著的噩夢里獲得釋放的關鍵性反思。你可以把原先的答復反轉成任何你想要的形式,直到找出最能觸動你的那一個為止。

“轉念作業”模板(第一頁)
“轉念作業”模板(第二頁)

四、轉念作業的巨大威力

做“轉念作業”很像潛水,經由不斷提問,然后耐心等待,讓答案自動找到你,是心與腦的相遇,跟未經審查而混亂的另一極相遇,一經頭腦真誠的提問,心就會自動應答,通過這種經驗,大多數人將對你自己和你的世界,有種意想不到的發現,使你整個人生徹底轉變。

轉念作業,不是為了讓人羞愧或譴責,也不是為了證明你是錯的一方,反向思考的威力,只是為了發掘你在深外看到的一切事物,不過是自己內心的投射,一切事物都是反映你想法的一面鏡子,一旦你發現過去批評的那人原是純潔無罪的,你才可能認出自己的純潔無罪。

通過轉念作業的練習,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凡事只求盡力就好,做自己能做的該做的,而不向外求助或改變,因而終于體驗到回家的平靜安寧,這才是真正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等你熟悉了轉念作業的技巧后,便可開始檢查你對死亡,金錢,健康,身體上癮,甚至自我批判等議題的看法。事實上,等你駕輕就熟之后,便可把心里的任何不快寫下來,并試著反躬自問。有朝一日,你將明白所有昔日的負面感受,都是一份禮物,都能帶給你解脫。那時再也沒有任何事物限制得了你,從此你的人生會變得無比仁慈與豐富。


五、書中金句摘選

真正困擾我們的,并非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而是我們對那件事的想法。

痛苦是一種選擇。

消除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審視壓力背后的那些想法。

整個宇宙里,我只找到三種事情:我的事,他人的事,上天的事。

帶給我們痛苦的并不是我們的想法,而是我們對想法的執著。

你身外的一切人、事、物全是你一己想法的倒影,你是編故事的人,也是所有故事的放映機,而整個世界都是你各種想法投射出來的影像。


六、我的感悟

讀了這本書后,又聽了喜馬拉雅的《南懷瑾金剛經講述》,發現本書的主旨思想和佛法里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同一理,我們的念頭往往都是不真實的,是妄念,如果你明白你的想法是妄念,那還執著什么呢?明白了這個道理,自然就很容易轉念,就不會輕易被你的念頭所束縛,你便會得自在。不僅贊嘆,佛法里真有大智慧!所以還是強烈推薦有時間閱讀這本很實用的書,并加以運用,它可能會改變你的生活,甚至改變命運。

最后揭曉上面所舉例子的真相,也是之前我真實的經歷,后來與同事聊天講到那天早上碰面的事情,原來他那天沒戴眼鏡,高度近視的他根本就沒看出是我,當然也就沒看到我的熱情笑容。我聽到后哈哈一笑,知道大腦當時又在編造故事,著相了。

最后,分享一個拜倫.凱蒂《你是你一生的摯愛》的短視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轉念作業法。


你是你一生的摯愛 拜倫.凱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