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九州小學,參加安青學區語文教師培訓暨語文中心教研組活動。
在去九州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小插曲,七點整從華興廠坐的車,快到白塔山公園站時,公交竟然意外熄火了,車上可是滿滿的一車乘客啊,大家都趕在時間,車里開始嚷嚷起來,看到這情況,司機師父說話了,不要急不要急,等下一輛車來了換乘,結果,一車的乘客全被調到了另外一輛車上。這可是第一次坐公交換乘啊。。。
早上聽課,兩節課都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的神話故事,分別是31課《女媧補天》和32課《夸父追日》。
在聽《女媧補天》之前我一直在想,今天九州的老師到底會怎么講這篇文章,因為上周培訓的時候已經聽浙江名師虞大明老師講過這篇文章,所以很期待今天又一次聽同樣的篇目。九州周老師在講這節課時利用了三個問題連接全文,(1.女媧為什么補天?2.女媧用什么補天?3.天補好了嗎?),通過“讀”貫穿始終,個別讀,男女生讀,集體讀,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回答和理解文本,這節課中周老師的環節設計方特別好,利用表格的形式總結女媧所面對的事和她的情緒,利用填空梳理女媧是如何補天的,讓學生對文本的內容掌握通透,同時聽完周老師的課我有兩點想法,一,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這一單元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神話的“神奇”,但這節課,對于神話的特點“神奇”體現在哪里?這節課是在精讀文本,但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二,對于女媧補天這樣一篇略讀課文,能不能通過圖片讓學生講一講故事,小組交流,全班展示等等。
《夸父追日》是今天第一次聽評課,袁老師講這篇課文與周老師完全兩種風格,她在新授時,第一個問題是,請為夸父“畫”肖像,為他寫一段話,重點落在:夸父穿什么衣服,從他穿樹葉、披麻這些可以知道,他離我們很久很久了,從而總結出,神話的一個特點:歷史悠久,非常古老。接下來又通過其他事總結神話的特點。袁老師這堂課最大的亮點是,利用神話的特點去講解這篇略讀課文,做到了“簡略”與“精細”相結合。除此之外,袁老師在本節課的拓展方面做的很豐富,將本文與《和時間賽跑》、《太陽》做比較,讓學生更易于理解文本。在最后,袁老師留下了這樣一個疑問,“夸父就一定是男性形象嗎……?”,袁老師按課標抓住了本課的重難點,講解清晰,目標明確,讓我收獲滿滿,但同樣我有兩點感觸:一,這篇文章出自《山海經》,在講解時可不可以把原文附上?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文本拓展。二,關于作業,可以留給學生這樣一道題:發揮想象寫一篇神話。
聽兩位老師的課收獲很多,個人觀點謹代表己見,意見有不適之處還需改正。
聽課對于現在的我來說,是一種難得的學習經驗,每次去聽課,都有不同的感觸,每次聽完課,都有滿滿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