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這一想法源于兩天前的一個早上,當時和同事去她親戚家的復印店打資料。早上親戚剛起床,然后放狗出來:一條母狗和一只狗兒子。母狗是小型土狗,圓頭圓腦的,身上是棕色的短毛。狗兒子呢,雖然毛色和母狗差不多,但看上去耳朵比母狗長多了,臉型也不太像。還好是母狗自己生出來的,要是條公狗,看狗兒子和它差別那么大,是否也會懷疑呢。母狗當時生小狗的時候同事天天帶著它上醫院。所以一見到同事立馬跑到屁股后面,踮起前腳想往裙子上爬,或者用頭來蹭,就跟解放之前的老百姓見了黨組織一樣熱情,圍著同事來回打著圈。除了圍著同事轉,兩個狗狗也互相玩鬧?;蛲环较蚰阋翌^,我咬你頭,或者打個滾,咬住對方的屁股,兩只狗形成一個扭曲的圓環,不停變換著角度,嘴里還哈,哈,哈,嗷嗚,嗷嗚地叫著……一只跑出去另一只立馬跟在屁股后面,活蹦亂跳,基本上沒有停歇……
? ? 看著它們這么直接地表達著友好,我忽然有點發愣,也忽然就開悟了。生活中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很愛孩子,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做,但是孩子經常說我感覺不到我爸媽有一點愛我。也有很多女生經常抱怨說男朋友,對她很好,但是總覺得不夠親密,沒有那么愛她。可是看看眼前的狗狗,如果這樣的互動你會感覺不到愛嗎?愛一直都在,可是被藏了起來。
? ? 美國有個心理學家想探索在人們的交流過程中,到底都有哪些方面在影響感情的傳達,起到的作用又有多少呢?后來他得到了下面的公式:
有效溝通=55%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38%語氣語調+7%語言內容
? ?也就是說一次滿意的交流過程中語言內容起到了一部分的作用,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能出乎大部分的意料,語言內容起到的作用并沒有那么大。
? ? 相對語言的內容,更多是語言的表達方式有著更大的作用,比如語氣、語調。同樣的語言用不同的語氣說出來所傳達的感情差別極大。聽聽女生撒嬌時說的“討厭”和你拿卸妝水潑了她的臉時說的“討厭”,你就知道差別有多大了。而且有無聊的研究者發現男女朋友吵架的時候說的話其實也可以用來打情罵俏,換個語氣就搞定。
? ? 當然,狗狗在語音、語調方面也是高手。當覺得有危險,狗狗就會高音頻的持續性急速叫發出警報,告訴主人有危險或有敵人了。當它們想表達友好的打招呼時則是一兩聲尖銳而短促的叫聲。
? ? 除了這個狗狗十分擅長非語言能力。尤其是非語言能力中的肢體動作可謂爐火純青。狗狗在表達友好時,會向后咧嘴,看起來像微笑一樣,同時眼神很安詳平和,可能還會將耳朵轉向后面而舌頭卷起。當它高興的時候,會躺在地上,露出一大片肚皮,笑瞇瞇地看著主人,當吃到美味的東西,它會搖起尾巴,把頭或者背靠在主人的腿上,或者過來舔舔主人嘴巴,當主人出門的時候靜靜地看著你離開,或者還會跑過來告別,回來的時候,欣喜若狂地跑到身邊,即使出門買個菜它們也會像10年不見一樣熱烈歡迎。
? ? 都說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沒人懷疑這個好朋友是否愛我們。為什么呢?因為它會表達,它的動作、表情、語調無時無刻不在說我愛你,我信任你,我想和你在一起。如果你的孩子,你的愛人感覺不到你的,那學學狗狗吧,早上起床對她微笑,走到身邊擁抱她,出門的時候目送她離開,或者親吻她,晚上到家的時候歡迎她。就像北川理惠的《三行情書》中一樣:
如果人類有尾巴的話
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
只要和你在一起,一定會止不住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