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二十五,接近春節,買東西的人也漸漸增多,貌似也沒有往年的人多。
今天早上,軒媽來了,一直幫忙到了下午。
中午去喝喜酒,算是親戚的親戚,然后我去陪十弟兄。
十弟兄是由九個沒結婚的男孩加婚朗組成的。
在吃飯到下席期間,陪十弟兄的人是不可以離席的。
然后,在下午,新郎要去新娘家去接新娘,接親。
總是感覺結婚好麻煩,之后,我跟我姐說,真想裸婚算了。
我姐瞟了我一眼,講到,那你還要找一個愿意裸婚的女孩。
我問我姐對于裸婚的看法,我姐講到,沒有女孩是喜歡裸婚的:)
下午,我看我爸手拆紙盒。
我學著一拳下去,抬手起來就發現自己兩個手指紅了。
直接到藥店買了創口貼。
這就是學人見樣,不顧后果,以后要注意避免觀察思考之后辦事。
晚上,和小軒聊了下天,聊到了學習。
小軒說一個好習慣是要很長時間才能養成的,然后他問我,“喜歡學習”的這種好習慣要多久才能養成。
我跟他回顧了我的學習經歷,從5歲的幼兒園到現在的大學快畢業,幾乎只有在大學三年級之后才開始感受到的學習的快樂。
為什么,因為這之后的一些學習,是我主動去學習的,而不是被迫的,被逼著的學。
他問我,他是不是也是被迫在學習。很顯然,很大程度上是的。但是,與以前不同的是,他又不是被逼著學的,不是那種不快樂的、惡性循環的學習模式。
小軒從小是個調皮的孩子,找打的小孩。在學校,難免會惹老師生氣,對于脾氣暴躁的老師,少不了一頓胖揍。
小軒也告訴過我,有一次,老師將他的腦袋撞在窗戶上面。
這是一間鎮上面最好的小學,對于曾經也呆過這所小學的我,能感受到老師們的所作所為,體罰、辱罵。
我跟小軒說,能養成學習的好習慣,能在學習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高,通常都是兩種人。
一種,是在良性循環中越走越高。
對于一個小孩,他在前期的認知,全靠接觸到的環境的影響,如父母、老師的教育。
前期的學習,注定是不容易的。對于學習期間的出現的困難,通常都是由父母、老師來引導過度。
如果引導人在小孩困難的過程中,如做題出錯、做題困難等狀況下,責怪小孩太蠢,甚至是動手處罰,這會讓小孩將這種不快樂、痛苦與學習聯系起來,從而產生對學習的厭舊心理。
相反,對于一個明智的父母或老師,會鼓勵、幫助小孩子過度這種困難,并加油及鼓勵,讓小孩體會到度過難題后的成就感。
慢慢的,小孩子便會在這種良性的感覺之下,走的更遠。
第二種。
與上面的不同的是,第二種并不是那么順利,在辱罵、體罰等各種消極的情緒之下,任然能夠勇往直前的。
我跟小軒講,這種人就像是,孫悟空。各路抵抗、十萬天兵、百般阻攔也攔不住他大鬧天宮的心。
這種小孩是很難得的,能抗住負面的不快樂感,或是忽略掉,并堅信自己的學習之路。
對于窮困家里的小孩,有一些,能盡常小孩不能吃之苦,能抗住各種負面的環境,是非常厲害的。
但是,什么窮苦?恐怕是要到穿不暖、食不飽才行。
對于吃的飽、穿的暖的窮,隨便給只螞蟻他都可以消磨一天的時光,更何況現在的電視、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