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柱 道長是名思維販子(轉)
01
你所經受的批評、干預和否定,更多是來自哪里呢?
我猜一定是來自你親密關系的人,父母、另一半、或是你的上級。
其中,父母和另一半是情感親密,上級或其它同事叫社會親密。畢竟他們需要為你的某個人生階段負責,簡單一句話:“這是為你好。”
曾經也想過實現夢想,但父母一定讓你去國企,“雖然工資挺少,但是挺穩定。”
后來你工作努力,對一個方案仔細鉆研后,領導卻回應:“這是什么東西?做事要實際!”
回到家后,你一咬牙開始琢磨創業的事,但另一半的抱怨可能隨之而來,“好不容易穩定下來,怎么又開始折騰。”
我知道你可能嘗試溝通,但多數時候都沒有用。你也偶爾憤怒反擊,但往往話到嘴邊卻因為諸多考慮又回肚子。
所以,還能做什么呢?陌陌的廣告語給了你挺好的建議:
別做新鮮事,繼續過平常的生活。有些事想想就好,沒必要改變。待在熟悉的地方,最好待在家里,見一樣的人,重復同樣的話題。心思別太活,夢想要實際,不要什么都嘗試,就這樣活著吧。
這顯得有些無奈,多數的人生是一只大網,剛好由生命中那幾個最重要的人幫你編織好。你就像只昆蟲,很難逃出去。
也許,這就是宿命。
02
但在理性的世界,根本沒有所謂的宿命。
實際上,這是你父母、另一半、上級,他們的“心理邊界”(Personal boundaries)出現缺口所導致的問題。
什么是“心理邊界”呢,其實很好理解。
如果一個杯子放在桌子上,你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把杯子和桌子看成一件事物,因為它們有明顯的“物理邊界”。
又或者一個同事想拿走你的手機,你會立即阻止,因為你是手機的擁有者,有明顯的“資產邊界。”
但當一個人指揮你做東做西或者嚴詞批評時,你卻很可能選擇忍耐或順從。你更多時候不知道怎樣去回應,這就是“心理邊界”很模糊,有缺口的表現。
心理邊界就好像圍繞你的自我化的一個圈。最重要的目標不是區分自己和別人,而是區分可控世界和不可控世界。
一個人無論是個人發展、家庭、婚姻、政治、經濟、文化,總有一部分在你的控制內,有一部分在你的控制范圍外。區分這兩者的,就是心理邊界。
但多數人總是妄想控制那些,明明就控制不了的事情。比如嚴逼孩子一定成才,希望扭轉另一半的價值觀,希望把下屬都變成工作狂。
這就是心理邊界出現了一個缺口,關注點聚焦到心理邊界以外了。
佛說八苦,有一苦叫“求不得”,也就是指人的妄念,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可怕的是,幾乎每個人都有“心理邊界”缺口,這是個普遍性現象,你該如何去解決?
03
坦白來說,這是目前為止,道長的這個“用心理學解決表達的問題”系列中,最難的一個問題。
因為很多表達問題旨在自己做好就行,但這個問題不行,你還是需要想辦法讓別人轉變,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這里請記住一個原則,你需要通過放棄控制,來獲得控制。
改變別人是最難的,但順著別人的思維慣性,用借力打力的方式,也許可以讓問題迎刃而解。
聽上去可能有些迷糊,但實際都是一些可以操作的技巧。
具體三個辦法,道長把它稱之為“飛行的熱氣球”。
1、“氣球、點火器和吊籃”,行動、需求和情緒。
2、“尋找風層”,建立控制錯覺。
3、“昂貴的熱氣球”,建立干預成本。
04 氣球、點火器和吊籃
離熱氣球很遠的地方,你通常只能看到體積最大的氣球部分,而熱氣球下面有掛籃,掛籃與氣球中間,有一個點火器。
這多么像一個問題沖突的三個部分:行動、情緒和需求。
比如你想通過節食減肥,而你的母親覺得你應該多運動,這就是行動沖突。
而隨著越來越多次的沖突,你逐漸產生了“對于母親喋喋不休”的反感情緒,而你母親也產生了“你總是不聽話”的焦慮情緒,這是情緒沖突。
實際上,你減肥的需求是想更美,而母親是希望你更健康,這是需求沖突。
通常我們都習慣關注“氣球”那部分,大家常常圍繞一些表面的行動而相互指責。比如你一直強調節食減肥也很科學,但母親完全不能理解,一直進行反駁。這是最低級的沖突模式,毫無意義。
在“點火器”的部分,因為情緒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往往為了維護自己的安全感而去傷害別人。所以我們經常陷入一種相互傷害之中,情緒沖突也毫無意義。
而我們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吊籃”這部分,也就是需求。但是因為心理邊界不清晰,導致人們總想以自己的需求去說服別人,這是需求沖突的關鍵。
所以這需要找準不同的需求點,雖然表面上看,更美和更健康并不沖突。但實際你和母親的矛盾是,你可能因為沒有運動習慣或沒時間,不愿意通過運動來減肥。
核心實際是沒有運動習慣或沒時間的問題,這個時候如果能找到一個不用花太多時間、又輕松的運動(比如瑜伽),沖突就徹底解決。
05 尋找風層
熱氣球飛行中,風是唯一的動力。很多人以為,那不就只能隨風而跑了嗎?
但是熱氣球航行者們研究出了唯一的辦法,通過升高或降低來找到不同的風層。看似風在吹著氣球跑,實際還是被人掌控。
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通常有一個最高明的方法也同樣如此:幫助別人建立控制,來獲得控制。實際幫助別人建立一種心理現象,控制錯覺(Illusion of Control)。
聽上去很高深,但其實可以用一些簡單明確的辦法就可以實現。
比如一個父親為了訓練兒子數學,買了本習題集,每次撕下來一頁給他做。
以前都是父親選哪頁兒子就得做哪頁,兒子完全被動。有一天兒子說能不能讓他自己選一頁,父親說可以。而且以后都決定,從此之后都是讓他自己選擇做哪頁。
父親讓兒子得到了“控制錯覺”,做題的愉悅感和積極性都提高了。實際上,他反正也得做完這么一本習題集。
或者女生總是抱怨男生太忙,沒有時間陪她。“你整天在公司忙,現在努力就一定要把自己搞得很忙嗎?”
男生可以這樣說,“我也意識到了這個對我們家庭不好,你幫我想想呢,你感覺是我的工作方法出了點問題?還是我的時間管理出了問題?”
女生立即緩和下來,“我倒不是覺得有什么問題,只是看看能不能讓效率更高,或換個思路。”
看到了吧,女生剛開始對男生的態度抱怨,轉換成了探討工作本身的問題。女生抱怨男生太忙,潛臺詞是彼此的生活沒有太多參與感,男生讓女生參與進來,問題就得到解決。
06 昂貴的熱氣球
熱氣球在如今依然是一個十分昂貴的飛行項目,無論是作為游客觀光,或是自己考取駕照,都得付出一大筆費用。比如坐熱氣球去看珠峰,至少要花3000RMB以上。
但熱氣球的物料成本卻是很便宜,昂貴的原因主要是產業稀缺這個隱性成本,所以你生活中見得很少。
要讓那些干預也從你的生活中變得很少,恐怕也需要借助這個原理,增加干預的隱形成本。
父母干預你的生活,另一半干預的想法,領導干預的工作,那是因為毫無成本,他們才肆無忌憚。
但通常你的反駁成本是很高的,因為你總是擔心強烈的回應會導致自己失去很多,比如小時候會父母不愛你了、戀愛時擔心另一半離去,不敢反駁領導是擔心沒辦法升職加薪。
這還是一種心理邊界模糊的表現。盡管他們是你親密關系的人,但是你應該為自己努力和負責,而不是把所有選擇權交在他們手上。
你需要明白彼此的角色,他們只是你某段人生路上的代理人,而不是你的決策者。
這就像明星和經紀人,盡管有許多事情都交給經紀人打理,但最起碼他們之間有平等的協議。經紀人的運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那是要陪違約金的。
所以你可以增加他們的干預成本,金錢、時間或精力上的成本都可以。
比如父母讓你趕緊相親,希望馬上能結婚生子。你應該提議:
“既然我的婚姻是你們安排的,你們有義務為了我將來的幸福負責。
我可以馬上去相親,也可以和你們覺得滿意的女生結婚。但是請你們為此支出100萬,如果我每一年都感覺幸福,那我就退回5萬。直到20年后,基本可以可以確定這段婚姻是穩定和幸福的,我也剛好把這100萬能夠返回給你們了。”
盡管有些極端,但如果真這樣和父母說,父母的反應多半是:“自己的事情,還是自己做主。”
07 結語
你之前會擔心,有些事,不說的話自己覺得憋屈,說了的話又怕別人不快樂。
其實還是自己內心不夠強大的表現,無法做到壞情緒自我消化,也無法做到心無旁騖不畏人言。
村上春樹曾說,人長大了,就應該做到不動聲色。
你要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管,也不是所有的魚都要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這個世界的路有那么多條,走好自己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