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閱讀的是《人性的弱點》中《擺脫生活中的不幸》到《你是獨一無二的》這幾個章節。
— 1 —
自己的切身體會是當行動起來的時候不幸就會被擺脫,除了這樣,我們還可以怎么擺脫不幸呢?
原理
要想擺脫不幸的陰影,最好的一種方法便是提升我們自己去幫助別人。 另外,時間也是我們最好的盟友,但惟有我們把心靈敞開,完全接受那不可避免的命運,我們才不會沉溺在痛苦的深淵里。
許多小孩在游戲的時候,常因自己沒有勝算便拒絕玩下去,成熟的成年人便不會如此,他們會一試再試,直到成功為止。
事例
美國人吉米在雙親去世后擔起家里的責任,直到有一天他們過到了顆粒無收,身無分文的地步,正在吉米發愁時,忽然,他8 歲的小妹妹開門走進來,身旁還跟著一個她的好朋友。她渴切的向吉米要10美分想去買些餅干,但吉米久久說不出話來——因為他想不出一個好理由來拒絕。他搜遍了全身的口袋也找不到10 美分。便向妹妹道歉并說他沒有10 美分。當天晚上,吉米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因為他永遠也忘不了妹妹臉上失望的表情。有生以來,他歷經過不少打擊——雙親去世、工人離職、沙塵風暴的襲擊……但沒有一次像今天一樣——他居然沒有10 美分可以滿足自己年幼的小妹妹……這么卑微的要求……難道自己也無法滿足她嗎?吉米想了許久,決心要采取一些行動,后來,他開始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就是當一名教師,而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嘗試,他慢慢的也做到了,成為了一名受歡迎的教師。
結論
1、不幸遭遇并非就是世界末日。有時候,它還是促使我們采取行動的催化劑,對改善狀況大有必要。
2、生命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幸福之旅,而是時時擺動在幸與不幸、沉與浮、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模式。
3、人的幸福結局,并非是平淡、安穩的喜樂,而是轟轟烈烈地與不幸奮斗。
4、下面有5個方法教你擺脫不幸:
①.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讓時間去治療傷痛;
②.采取行動以抵制困境;
③.集中精神,幫助他人;
④.在有生之年,充分利用自己的生命;
⑤.計算我們所擁有的幸福。
— 2 —
接下來我們來看下一章節,記得在一本叫《一個人的朝圣》的書里,一個老人因為收到老友即將去世的臨別信,便根據地址徒步用87天走了627公里去見他的老友,可見信仰的驅動性有多強。
原理
人不是因為沒有信心而跌倒,而是因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動,并且不顧一切地堅持到底。
事例
川伽先生從一個被嬌寵、不知責任為何物的男孩,在一夜之間認清自己不但要有所信仰,并且要因此采取行動來印證這個信仰。在此之前,川伽先生像孩童般的逃避現實,但是,他對美國的信心,使他能像成人一樣再度面對現實,重新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美好。
結論
1、我們必須信仰某些事物。但是,假如我們沒有就此信仰去采取行動,一切仍然無用。只有信心而沒有作為,是無濟于事的。
2、成熟必須靠學習習得。
3、假如一個人不能在小事上表現誠實,則在有機會獲取大利益的時候,就更不會感到猶豫了。
— 3 —
最后我們來看《你是獨一無二的》這個章節。
原理
沒有兩個人的生活遭遇是完全相同的……每個人均有他與眾不同的生活遭遇。不錯,每個人的生活遭遇都是獨一無二的。盡管構成人體的基本因素相同,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自成一格,絕不與人雷同。
咱們要想發覺真正的自我——也就是我們與他人不同、真正具有價值的地方——則必須先去除掉許多人性的束縛,諸如:恐懼、畏縮、自我疑慮、迷惑及僵化人性中心思想的種種積習,等等。
事例
一對夫婦因為沉迷于電視節目,于是慢慢開始與世隔絕,他們對家中的客人心不在焉,并且已不能與自己的朋友打成一片。受到了這樣的打擊后,他們開始把原來單調的生活變得豐富,每天運動,學習,交友等等,因此他們獲救了,讓自己變得有價值起來。
結論
1、除非我們真正把他人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正如我們本身的情形一樣,否則,我們很難與他們建立起有意義的關系來。
2、心靈的成熟過程,是持續不斷的自我發現、自我探尋的過程。除非我們先了解自己,否則我們很難去了解別人。
3、我們總是不斷重復相同的行為,生命因此變得遲鈍、沒精神并且毫無創新的能力。
4、“了解你自己”是智慧的開端。那么,“你是獨一無二”的說法,便是現代人對古老智慧的新詮釋了。
5、這里有三種發現我們與眾不同的方法:
①.每天安排獨處的時刻;
②.努力破除束縛自我的種種積習;
③.用熱忱及興奮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