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你 我還是愛了
因為是你 我知道難得
如果有一天 我們不得不選擇
就回來這里看煙火
睡前重溫了一遍白居易的《長恨歌》,對于其著作長篇史詩的能力嘆為觀止。更為欣賞的是詩中描繪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唐明皇,李隆基,在歷史上公認的評價是功業彪炳千古的帝王。治理國家方面,才能卓著,克己隱忍,兢兢業業,勵精圖治,為國家堅守二十余載,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開元之治”。才華方面,足以擔得起“才華橫溢”這個詞,他知曉音律,梨園界把他尊為“梨園鼻祖”,擅長書法、涉獵、打馬球,是標準的藝術家。
邂逅楊玉環,是在中年以后,即使貴為帝王,依然如普通凡人一般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欲,缺點與不足。在中年以后,面對著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富庶王國,成就有過,陶醉有過,但更多的是一種虛無的幻滅感。除卻了豪情萬丈的外衣后,君王空有一顆孤寂之心,人生的意義在何處呢?又何時才能為自己活一把?在這時候,一個鮮艷明媚、笑靨如花的少女闖入了他的生活。平靜的湖面蕩起了波瀾。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無人識”。初長成三字,并未仔細勾勒楊玉環的美態,卻給人一種青春撲面的感覺。好像剛剛抽芽的柳樹,生機勃發,青春無限。“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玉環的美仿佛驚動了整個人間,絢麗如初春剛綻的花朵。
眾所周知,玉環一開始是作為壽王妃出現在家族宴會上的,唐明皇貪戀其美貌,遂搶來封為貴妃,這其中是經過一些波折的。《楊太真外傳》卷上云:“開元二十二年十一月,歸于壽邸。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溫泉宮。使高力士取楊氏女于壽邸,度為女道士,號太真,住內太真宮。天寶四載七月,冊左衛中郎將韋昭訓女配壽邸。是月,于鳳凰園冊太真宮女道士楊氏為貴妃,半后服用。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曲》”。
如果僅從道德、倫理和社會習俗角度去看,這大概是一場不倫戀。李隆基有太多可以批判的地方,可好的文學作品有他自身的魔力,會讓你忘卻唐明皇本身是皇帝,只一意沉湎于二人凄美的愛情里。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君王在發現了貴妃的美后便喜不自勝,日日夜夜耽溺于她的美,春宵苦短,歡愛無限。唐明皇撇去皇帝的外衣,大概也會是一個深情男子。
“花鋤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昔日恩愛的見證尚在,心尖兒上的人兒卻已逝去,作為君王也有自己的無可奈何,心愛的女人無力營救,歷史將一切罪過歸結于二人的愛情。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夜未央”。回到行宮,昔日兩人歡愛的場景如在眼前,記憶中的愛人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太液池旁,未央宮處栽滿了芙蓉和柳樹,怎不叫人黯然銷魂,肝腸寸斷。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夜晚是極易起情思的,往日兩人在芙蓉帳中歡愛的場景又浮在眼前,又怎能安然入睡。曾經擁有過繁華,無奈繁華逝去,徒留下一位傷感的老人,星河寥落的夜里,一個人苦苦思索,盼望那心上的人兒夜夜入夢。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到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銀屏邐迤開。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思念到極致時,便窮極一切辦法去找,四處尋覓不得,驀然發現海上的仙山給遺漏了,仙山里一個字“太真”的女子,聞聽漢家使者要見她,衣衫不整地便急忙出來,臉上帶著淚水,如春日梨花上的雨珠。即使遙在仙境,往日和四郎的情深意切還是會時時想起,從未忘懷。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在旁人眼中,玉環應當是含恨的。馬嵬坡前見死不救,足以怨恨終身。可是,一個“謝”字又好像重新拉回了二人的深情。因為他,自己身負榮寵,最好的時光陪伴著最愛的男子。恨意也就無從談起了。
昔日在夜深無人的時候,兩人曾許下誓言,要“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誓言許下的時候,君王的意義沒有了,貴妃的意義也沒有了,只有兩個癡癡相愛的男女,只是最后無端將愛情做了政治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