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巴眾測」Parallels Desktop 16一個幾乎能滿足所有需求的虛擬機軟件

關于虛擬機

我知道Parallel Desktop這個虛擬機軟件也有10來年了。當年Macbook air問世后,蘋果電腦銷量驟增,很多人買來蘋果電腦只用windows,好一點的用PD實現雙系統,所以從那時起PD就成了蘋果電腦的裝機必備軟件之一。畢竟那時候Mac的生態還沒完全建立起來,可用的軟件只比Linux多一點,所以也可以理解。

當下MacOS X系統可供選擇的虛擬機主要是以下三個品牌:Parallel Desktop(后簡稱PD)、VMware Fusion(后簡稱VM)和VisualBox(后簡稱VB),前兩個都是付費軟件,價位都在500-600RMB區間,最后一個是甲骨文旗下的全平臺免費軟件。PB只做macOS平臺,VM的重心在Windows平臺,VB全平臺支持,但體驗上也跟Linux給人的感受差不多,看見復雜的菜單和專業的參數設置,就已經嚇退很多人了。

從左至右分別是PD、VM和VB

我想很多人選擇PD主要還是奔著融合模式,以及Boot Camp合用實現實體系統虛擬化這兩個功能去的,這也是PD區別于其他虛擬機,所以從辨識度和知名度來講,在Mac平臺下的虛擬機,第一名非PD莫屬。

那么什么樣的人會需要用到虛擬機?

玩PC游戲

使用冷門的工程軟件

獲得更多的破解軟件

通過跨平臺,實現同一個軟件雙開

使用銀行U頓完成網上轉賬匯款

測試跨平臺文本格式兼容情況

……

我使用虛擬機的主要用途就是簡單的圖片處理,以及獲得更熟悉的Office操作界面,同時還可避免跨平臺的排版錯版,偶爾還能用來續刻光盤。


測試環境

我測試使用的19年款MacBook Pro 16寸最低配,16G內存,512G固態,ATI Redeon Pro 5300m顯卡 4G顯存。虛擬機和WintoGo安裝的都是Win10企業版(64位)

基本功能

PD繼承了Mac系統軟件一貫的美觀、簡潔易操作的特性,對于數碼小白來說學習成本也不算高。

購買Parallel軟件,一次訂閱其實獲得的是3個軟件:Parallel Desktop、Parallel Access、Parallel TollBox。大家購買的重點當然是為了虛擬機,但很多人也因此忽視了其他兩個軟件其實也是十分強大的存在。

虛擬機

先來我們來說說虛擬機部分,安裝激活都十分簡單,雙擊安裝,再申請1個Parallel賬號用來激活就行。虛擬機安裝也有詳細的引導,比VB友好太多。

同一臺電腦,同一個虛擬機文件,同樣是分配雙核2G內存,PD14喚醒速度為5s,PD16的喚醒速度為3s,速度提升時肉眼可見的,這也和官方宣稱的相符。

Parallel Toolbox

ToolBox我覺得是超值的,它提供的功能十分的全面,幾乎囊括了電腦操作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幾項功能,還有一些功能單獨拿出來放在Appstore里都可以做付費軟件銷售。

卸載應用、釋放內存和清理驅動器基本可以替代CleanMyMac X,定時休息可以代替番茄鐘,查找重復項可以代替Gemini2,彈出卷可以代替CleanMyDrive,窗口管理器可以代替Magnet。下載視頻可以替代Downie。

這樣一個軟件幾乎可以替代4-5個付費軟件。其中CleanMyMac X 199元、Gemini2 119元、Magnet 18元、Downie 79元這4個軟件的價格加起來已經有415元了。

而且ToolBox里的應用有點像手機的快應用,輕量化,更加突出實用性,界面和設置更簡單,所以運行起來對電腦的負擔也相對較小,可以在工具箱中顯示,也可以單獨在菜單欄上顯示并操作。

我原本就購買了CleanMyMac X和Magnet,這幾天試著用ToolBox來替代,感覺在體驗度上并不比付費軟件差。

Parallel Access

Parallel Access跟微軟的Remote功能差不多,只不過在mac系統遠程訪問做了修改,不是純粹的桌面,而是做成和iPadOS一樣的操作界面,對觸控操作做了優化。體驗上會比桌面模式好不少,不過用過遠程桌面的人應該都知道,僅僅是能用而已。

所以使用場景有限,可以用來幫女友或者家人修改下電腦設置,如果是需要獲取文件的話,我覺得還是網盤更方便點。

性能對比

使用魯大師測試

為了更好的體現PD版本間,以及虛擬機和WintoGo之間的性能差距,我主要用PCmark10和魯大師這兩個軟件,在各個模式下分別進行了測試。

上圖是魯大師在PD各版本和Wintogo上運行的詳細分值,由于PD14沒有顯卡分數,具體原因也沒有找到,但PD16上不同設置還是可以看出明顯的區別,隨著分配的核心數的增加,處理器分值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內存的增減對性能提升幫助并不明顯。我猜測主要是我的MacBook Pro只有16G內存,macOS一般狀態下運行,就會占用12G內存的樣子,所以分值幾乎沒有提升可能是因為系統和虛擬機搶占內存造成的。

上圖是魯大師在PD各版本和Wintogo上運行獲得的總分,可以看到16在不同參數設置下總分區別并不明顯,主要是被內存和磁盤拖了后腿,如果電腦硬件配置足夠寬裕,還是能體現出區別的。

這里說句題外話,最先用滿的總是內存,所以有錢一定要首選升級內存!首選升內存!首選升內存!

而在WintoGo模式下處理器顯卡的分值最高,但總分低于PD虛擬機,主要是外置磁盤讀取速度的原因,我用的外置磁盤是USB3.1接口,讀寫速度在400M每秒的樣子,如果換成雷電3接口應該會更好點。

使用PCmark10測試

如果說魯大師偏重性能測試,那么PCmark10更偏重使用體驗測試,測試的內容主要是應用啟動、視頻會議、網頁瀏覽、文本編輯、圖像瀏覽和編輯等方面,毫無意外WintoGo下運行獲得的評分更高,這和實際使用感受也是一致的。

受時間限制,這里只做了PD16初始設置下的測試,分配了雙核2G內存,卻能獲得WintoGo一半以上的得分還是讓我感到有些驚訝的。

PCmark10在PD和WintoGo上的運行結果

實際使用感受

除了評測軟件,我也同時嘗試了在PD和WintoGo模式下運行大型游戲和圖片處理軟件,我選擇的游戲時SpellBreak,圖片處理軟件是sigma photopro6。

無論是融合模式還是全屏模式,運行像spellbreak這樣的大型游戲只能說能運行,無論是特效全開,還是用最低畫質運行,體驗都沒什么差別,卡頓感還是十分明顯的。所以如果要玩大型游戲,還是建議使用雙系統或WintoGo,反正玩游戲的時候也干不了其他事,干脆玩得更暢快些。

但是在運行圖片處理軟件上,PD和WintoGo模式下都十分流暢,尤其是在我使用sigma photopro6軟件打開sigma相機的Row照時,300M以上的圖片打開和處理速度,感覺反而比Mac版來的更流暢。

如果要更形象點類比的話,16寸MacBook pro下使用PD虛擬機,其運行Win10獲得的使用體驗,相當于入門款Macbook air用Boot Camp安裝Win10系統所能獲得的體驗。

入門款Mac也能用,不過只能面向更輕量化的使用場景。


總結

總的來說,Parallel Desktop在Mac系統下最好用虛擬機軟件,無論是性能、體驗、易用性還是美觀度,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十幾年的銷售情況和口碑已經說明了一切,加上ToolBox和Access的加持,性價比也進一步提升。

不過虛擬機的受眾畢竟有限,其實不管是PD也好,還是VM、VB也罷,只要是虛擬機性能的折損都是無法避免的,只有優化上的區別,而目前PD在Mac系統下的優化可以說是最好的。

不過,快速無縫的系統切換和減少攜帶設備,也是雙系統或兩臺電腦所不能給予的,即使使用WintoGo,受到移動系統的限制,電腦硬盤中的數據是無法訪問的,所以雖然輕便、性能穩定,但無法數據共享。

所以PD作為虛擬機,他的優點和劣勢都是十分明顯的。

還是那句話,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

PD在銷售模式上,在訂閱的同時,保留了買斷,這給顧客留足了選擇的空間。如果現有功能已經足夠滿足個人需求,那一次性買斷會是更好的選擇。如果希望活動更久的系統支持,體驗新功能,那可以選擇續訂,除了使用虛擬機,順帶基本替換了CleanmyMac(訂閱費也不少)。

希望我的測評能對大家有用,以上。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