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小伙伴問到:買筆記本有必要上雷電3么?或者說我買的雷電3又能用來做什么?這個問題可能對少部分玩家來說比較簡單,但在大多數普通消費者看來依然是一個謎,所以我們本期就來做一個簡要的解讀吧。
雷電3最出名的應用應該就是外接顯卡了,筆記本大家自然會認為越輕薄越好,但輕薄就意味著與高性能顯卡的散熱需求相悖,于是外接就成了一種思路,而且玩法早在雷電3之前就有了。但是雷電3外置顯卡有幾個顯而易見的缺點:其一是帶寬不夠,性能大幅打折;其二是成本太高,外置顯卡盒的價格多在2000元以上,能接受這種高價低能的玩家并不多,土豪也大多只是嘗嘗鮮而已。
高速外置存儲則是另一個方向,比如NVMe SSD硬盤盒,但要注意的是,雷電3雖然標稱有40Gbps帶寬,能用于數據交換的只有22Gbps,剩余的帶寬是分配給DP的,這意味著它并不會比20Gbps的USB3.2 Gen2x2大多少,當然更是達不到原本PCI-E3.0 x4總線的水平,因此對于現有高速應用來說,雷電3依然是受限的,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筆記本端它依然是最快的數據交互接口,沒有之一。
第三個應用是視頻輸出,大家如果有仔細觀察的話,實際上很多USB Type-C就標注了DP功能,這意味著不需要雷電3其實也有辦法視頻輸出,而且USB 3.1Gen2的功耗峰值輸出是與雷電3相同的100W。而雷電3的優勢在于如果你要用USB Type-C走DP菊花鏈串聯多個顯示器,那雷電3就是目前唯一符合帶寬要求的選擇。
第四個,也可能是最接地氣的雷電3擴展就是常規接口的擴展,高帶寬的優勢就是可以一口氣對應多個低帶寬的輸出,比如戴爾DA300就可以通過雷電3轉接HDMI、DP、VGA、USB Type-A/C和RJ45有線網絡,這對輕薄本來說就尤其有用了。
總的來說,雷電接口的性能優勢劣勢都是相對存在的,新發布的USB4.0規范就衍生自雷電3,彼時的應用拓展又會變得更加豐富,成本也會相應降低,所以現階段如果你沒有這些應用需求,不買雷電3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