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管理的智與情

文\洛漪

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國民參與各類大型社會文體和娛樂活動的熱情不斷高漲。然而各地出現各種的踩踏事件、旅客超員滯留現象、火災傷亡事件等,這些層出不窮的公共安全事件背后真的需要引起我們反思與改正,也考驗著政府的執行力與公信力。公共安全管理事關我們平安中國建設,事關國家人民的安全,因此政府務必從預測、監測到應對處置各個環節做到全方位,這表明公共安全管理既需要智慧,又要有人文關懷。

公共安全管理面對公共安全行為要做到由始至終,全面,全方位,而不存在“政府尚不自覺自知的責任”。活動無論是政府組織的還是民眾自發行為,政府都要按照法律規定的職責,認真對群眾負責,禁止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行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確保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這體現著政府是智慧型政府,也是服務型政府。把智慧融入到工作任務當中,在工作當中體現人文關懷。

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強化公共安全體系,是公共安全管理的智與情的前提與基礎。風險評估機制目的是根據風險等級,確定現場需要派駐警力、消防車與救護車的數量。有效的全面細致的風險評估可以制定好預案,組織開展各種演練工作,如我國2008年北京奧運會順利開展的基礎就在于完善的風險評估。另外,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對重大緊急事件進行有效指揮、調動、協調,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進一步確保公共安全。

推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是公共安全管理的智與情的有力保障。尊重民意舉辦大型文體活動,但必須進行風險預判與排查,建立應急預案機制,防患于未然。如上海外灘跨年人群踐踏事件的應急預案機制不完善,造成嚴重的傷亡事故。一件又一件的公共安全傷亡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性的。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鮮活生命的逝去,誰都不能淡然和漠視,尤其政府要進行深入的反思:如何進行人文治理?如何獲取群眾的信任,值得群眾去點贊?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增加政府執行力與公信力,是公共安全管理的智與情的有效體現。面對重大的公共安全事故,政府責無旁貸,出了事,政府更不要坐視不理。政府要完善政績考評機制,完善好安全公開公示制度,及時告知群眾。因此,在責任面前,政府要勇擔當,在事故面前,政府給予最大的人文關懷。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