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生在安陽的“狗傷人”事件持續引發網友關注。為核實群眾舉報的有關線索,安陽市專門成立了工作組。11月19日,安陽市市場監管局黨組研究決定,對安陽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食品藥品稽查專員王某予以停職,配合組織核查。當晚,狗主人王某登門向被狗咬傷的老人及家屬道歉,并表示不再在小區喂養涉事犬只。
10月16日,王某單位工作人員就表示,單位在督促王某去解決這件事兒,當地相關主管部門也已介入調查。但在此之后,受傷的老人和關心此事的媒體始終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最終,記者一哭天下怒,此事終于引爆輿論,并導致流言四起。對于關心此事的網友來說,如果不能給他們一個說法,他們就難免自己找一個說法。對于王某的單位來說,“小事捂大”的結果是“大事捂炸”,以至于滿盤皆輸,無可挽回。狗子兇猛,主人耍無賴。小莉哭泣的視頻在網絡端引起公憤。紀委介入調查,狗主人被暫停公職,也對受害人道了歉,處理結果大快人心。
但事情到此還不能畫上圓滿句號。要持續保障絕大多數人權利,累死俠義之心的小莉也沒用,需要以此為戒、舉一反三,研究研究一件小事被拖成大事的背后,到底有多少漏洞沒補上?到底有多少沉默的聲音?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如果不近人情,小事也會變成大事,甚至做出蠢事、釀成禍事。一個簡單的民事糾紛,最終掀起巨大的輿論波瀾,不僅消耗了公眾情感,而且浪費了公共資源。此次事件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王某遲來的道歉,與其說是為個人行為埋單,不如說是替公共資源謝罪——一人做事一人當,這是基本的行政倫理,單位沒必要也不應該替個人行為“背鍋”。這口“鍋”,誰都背不動。